第(1/3)頁 夜晚,萬籟俱寂。 奔波一天的杰特業已睡下,反倒是鄭禮,沒有如往日那般進入夢鄉。 而是咬著羽毛筆尾端,身前鋪就著一摞白紙。 借著火堆的眀焰照亮身周環境,鄭禮神色凝重,扶額深思。 既然已經決定好要做出改變,他也不會遲疑作瞻前顧后之姿。 決斷已出,更應時刻為其基礎做好準備。 想要引領世人向善,光靠鄭禮一人去做,完全就是杯水車薪,他需要更多志同道合的人為之奮斗。 收杰特為學生就是他做的新嘗試,鄭禮準備效仿古典時代的先賢大收弟子。 在合適的時機,攜弟子游學凡世諸國,廣傳他的思想理念。 而這就有一個前提,他必須得擁有一本闡述他思想的根本經義,就如儒家之春秋,基督之圣經。 身前的火光升騰,噼里啪啦聲中搖曳著身姿,抖動的光映襯鄭禮的臉色陰沉不定。 良久,握緊手中的羽毛筆,他在紙上寫下:《三代》 此為本書名字,用漢語寫就,下書通用語標注翻譯。 “我聽說,曾有三個時代,以“堯”“舜”“禹”為名,其國之人醇厚有神,多識文華,推舉有才能的賢人王天下。其王以天下的公道正義為先,以天下人的憂患為自己的憂患,以自己奢華為恥,為國人的富庶而樂。” …… “由此,天下就開始興盛,盜賊絕跡,貧苦再無。有東西丟在路上,也不會有人將其據為己有,晚上睡覺的時候,連門戶都不用關閉。” 鄭禮絞盡腦汁,咬著筆頭,未曾察覺到有墨汁沾染在臉上,頓了會繼續書寫: “人不為生計勞碌,不為酷吏所害,政治清明,即使農人也能在王者的面前指責其過錯,讓之改正。” “不興不義之戰,萬民安居。” …… 《三代》是鄭禮對于儒家對于美好世界的向往結合《理想國》,做出的一本描寫一個虛擬美好的世界。 鄭禮準備先虛構出一個足夠美好的世界引起別人的向往,再以思想為骨,指出如何做才能通向美好世界的步驟。 他準備以“仁”“義”“禮”為思想核心,輔以君子六藝教導弟子,以此為內容教導學生弟子。 《三代》的編纂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它還需要經過鄭禮多次的修改,增刪才能最終完善。 拿著一本不成熟的根本典籍去教導弟子,別說外人會不會嗤笑誤人子弟,鄭禮自己也不允許自己這么做。 凌晨3點,月已隱匿云中。 鄭禮捏著發酸的鼻根,站起身舒展筋骨,再吹著遠方的冷風清醒下過載的大腦,便再次投身書寫大業。 這一次,他不再繼續編纂《三代》,而是書寫明天的教輔資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