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朱高熾受寵若驚,小心翼翼的瞄了自家老爹一眼,這才伸手接過奏疏。 他心中略有些緊張,皇爺爺的這種做法,代表著一種沉甸甸的信任,他感覺到肩上承擔著重大的責任。 打開奏疏,朱高熾細細的讀了好幾遍,不禁眼前一亮,對朝堂上頂級文臣的思路感到驚奇和佩服。 奏疏中提到的閣部,完美的避開了宰相制度的缺陷,可稱得上是做宰相的事情,卻沒有與之相對應的權力。 如果讓朱高熾來形容,那便是這所謂的閣部,實際上就相當于皇帝的私人幕僚,只有對事情的建議權力,卻沒有任何的決斷權。 而組成閣部的八位官員,都來自于六部,這就意味著不會有迂腐無能之輩,至少不像之前的四輔官一般,雖然忠心耿耿,卻能力不足,過于平庸。 不過朱高熾心里明白,皇爺爺既然讓他看,自然不是聽他說好話,必定是對其中某些方面還有不滿。 稍作思索,朱高熾便道:“皇爺爺,孫兒覺得這份奏疏體制完備,思慮周祥,并無不可。但以孫兒的想法來說,組成閣部的官員全都來自六部,很容易便有結黨營私之患,應當廣開門路,讓更多的文臣都能參與其中。 其次,閣部官員既沒有實權,又沒有職位,未免太過于卑微。短時間內還好,長此以往,官員必定會懈怠,對待朝政敷衍了事。臣子也只是普通人,謀權謀利乃是人之常情,故此可適當增加閣部官員的待遇,讓他們更加用心。 這兩點是孫兒能夠想到的法子,請皇爺爺裁斷。” 對于朱高熾的回答,朱元璋滿意的點了點頭,雖說有些理想化,且非常稚嫩,但如此年紀就能想出這些,已經頗為不易。 他再看向下面老實站著的朱棣,問道:“高熾的想法很好,棣兒,你呢,對此可有什么想法?” 朱棣搖了搖頭,他的想法和朱高熾沒太多區別,頂多就是些許字詞的不同。 他心中感慨,熾兒的頭腦確實讓他驚訝,以往只是知道他仁厚老實,沒想到還有這份見地。 如此一來,朱棣心中對朱高熾更看重幾分,以往只覺得老二更像他,聰明機靈勇武,沒想到老大也有非同尋常的內慧,這朝政之事,若是讓老二來答,恐怕是支支吾吾不知所措。 朱元璋頗有些恨鐵不成鋼,,盯了朱棣一眼,道:“你的心思也該多花點到朝政上來,遇事多用些腦子,高熾十四歲就比得上你了,你也不知道羞,咱看吶,未來咱這好孫兒成就可比你高。” “兒臣明白。” 朱棣甕聲甕氣的答了一句,心中頗有幾分郁悶,心說熾兒沒來之前,咱爺倆可是父慈子孝相看兩不厭,怎么熾兒來了之后,我這做兒子的地位直線下降,就今天已經領了兩頓責罵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