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可想而知,郭恒案對官場帶來了多大的震懾,讓無數官員膽戰心驚,唯恐明天就掉了腦袋。 正因如此,朱棣才道:“這一回恐怕也會如此。” 對此,道衍持有反對意見,道:“此時非彼時,二者并不相同。郭恒貪污的是朝廷賦稅,巧立名目,中飽私囊,這顯然是動搖國本,陛下才會如此震怒。” “現如今,趙勉一案尚且未曾水落石出,就眼下來看,僅僅只是貪污受賄銀錢,具體數目也未曾可知。加之趙勉已經畏罪自殺,陛下出于穩定朝堂的考慮,未必會大動干戈。” “再來一次如郭恒案一般的大案,將官員一掃而空,于國家無益。” 朱棣皺起眉頭,并不認同道衍的看法,道:“和尚你想的太簡單了,像趙勉這樣的貪官,所貪墨的都是民脂民膏,本就該殺,如今自裁,并非悔過,而是出于恐懼。” “那些與趙勉一同貪墨銀兩的官員,留著他們有何用?繼續魚肉百姓肆虐鄉里嗎?不如直接一次性誅殺干凈,也讓其他官員知曉,敢于貪污者,必殺之!” 道衍:“殿下所說雖有道理,但自從陛下登基以來,一直在肅清貪官,但貪官依舊有如過江之鯽,顯然重刑并不能將貪官趕盡殺絕。趙勉既然能夠在戶部尚書這個位子上坐了六年,就表明他的手法高超,行事縝密,從明面上去查,絕難有收獲。 再加之趙勉已經畏罪自殺,其余參與此事的戶部官員,只消守口如瓶咬死不認,便可高枕無憂,這并非是臨時起意的貪污,而是組織嚴密的受賄!像趙勉這樣的聰明人,絕對不會在明面上露出明顯的把柄,想要查找,難度很大。” 朱棣微微沉思,而后點了點頭,正如道衍所言,這種組織嚴密的貪污受賄,隨著首要人物的死亡,想要追查下去,絕對不是一件簡單地事情。 懷疑這種東西是無用的,還需要一定的證據,胡亂抓人,絕對會引起百官反彈,到時候更加不好收場。 就連錦衣衛抓人,那也是掌握了一定的證據,或者說編造出了一定的證據,可眼下負責處理這案件的并非是錦衣衛,而是涼國公藍玉。 以藍玉的智慧,大抵是難以和組織嚴密的文官作對,很可能還會被耍得團團轉。 這并非鄙視藍玉的頭腦,實在是術業有專攻,論及帶兵打仗,文官們拍馬也趕不上藍玉。 但是說起這混元太極推手的功夫,文官們可是有話要說,即便是十個藍玉,也未必能推得過這些文官。 換做是外地,藍玉或許還能夠想些辦法動用私刑,但這里是應天,皇城腳下,藍玉吃了熊心豹子膽也不敢如此行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