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密疏,僅從字面上看,朱元璋便知道,這是前身搞出來的保密制度。 他伸手從朱棣手中接過密疏,打開一看,上面的文字細密且工整,清秀的楷體字讓人賞心悅目。 從字里行間中,朱元璋能夠感受到幾分女兒家的陰柔之美,顯然這份密疏乃是女子所寫。 這很不容易,在方今這個世道,女子能有如此文識,頗為不易。 細看密疏之上文字,一行行、一列列、情真意切,言辭懇切,所狀告之人,當朝戶部尚書趙勉。 朱元璋眼眸輕抬,不著痕跡的掃一眼老神在在的趙勉,他對這家伙印象并不深刻,殘存的記憶中僅有名字。 顯然,即便趙勉已經官拜戶部尚書,但這具衰朽的身軀,并沒有投注更多的注意,這一點倒遠不如詹徽。 將密疏上文字看完,朱元璋不動聲色,將密疏壓在手掌下,道:“此事容后再議。” 事情涉及到戶部尚書趙勉,并不算小,在朝堂之上發難,影響頗大,即便是要舉起屠刀,也要找到確切的證據才行。 更何況趙勉還是翰林學士劉三吾的女婿,背后天然的站著一派勢力,此刻發難,極易引起朝堂動蕩。 朱元璋選擇暫且壓下此事,等調查清楚,再行處置,只不過他估計,這樁事情不會小,不知會有多少人頭滾落在地。 他意味深長的掃過殿內戰戰兢兢的群臣,面色如常,但他越是如此,殿內的群臣心里就越發沒底。 連素來跋扈的涼國公藍玉,此刻也覺得冷汗直流,他不確定那份密疏是否與他相關,再加之朱棣的謹慎態度,著實讓人浮想聯翩。 沉重的壓力籠罩在奉天殿內,群臣不知底細,此刻是汗流浹背,不少人已經打起了哆嗦,心中后悔,為何剛才沒有暈過去,也省的在此受罪。 詹徽的上疏,太子朱棣的鄭重其事,朱元璋的冷淡處理,讓群臣越發有一種風雨欲來之感。 此刻殿內臣工,紛紛在思索著這幾年有沒有做違反犯罪的事情,尤其是有沒有貪墨銀兩。 思來想去,不少人還是松一口氣,這些年來兢兢業業的做事,莫說銀兩,就是一顆咸鴨蛋也沒有貪墨,倒不必擔心被查出什么證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