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無常簿上記錄到此為止,毛驤隨后放在一邊,腦海中回想起藍遠的身份。 根據他的調查,藍遠乃是涼國公藍玉于洪武十六年收的義子,跟隨藍玉南征北戰,勞苦功高。 且這個藍遠,與藍玉其他那些義子不同,頭腦清澈,知進退明得失,多次勸誡藍玉,深得藍玉信任,可說是藍玉的心腹干將。 雖說藍玉是個大老粗,脾氣暴躁,但這一對父子,平日可沒有發生過爭吵,更別說如此嚴厲的叱罵。 身為錦衣衛指揮使,毛驤歷來奉行寧殺錯勿放過的道理,當初胡惟庸案中,有不少人都是在他的指示下,捉拿入獄,成為胡黨。 因此,藍玉和藍遠之間這種反常的情況,一瞬間便引起了他的注意。 “這個探子倒是不錯,行事縝密,若是其他錦衣衛,恐怕會當做尋常情況處理,不會如此及時上報。” 藍玉的名聲,在錦衣衛里也是震天響,這應天城中,誰不知道涼國公藍玉脾氣暴躁,做事沖動不計后果。常人眼中不常發生的爭吵,對于藍玉,那可謂是家常便飯。 “派出監視藍玉的十六名探子,僅有他一人敏銳察覺到不對,顯然多有研究。” 毛驤再度拿起無常簿,看向封面上的名字,輕聲念了出來:“蔣瓛,名字還挺拗口,倒是個可塑之才。” 將這個名字記下,毛驤略微思索,決定還是將此事上報陛下。 處在他這個位置,需要保持敏銳的嗅覺,一點點風吹草動,背后牽涉到的可都是不知道多少顆人頭。 之前胡惟庸案牽連甚廣,群臣之中怨憤之聲不少,記恨不了陛下,那些敵意可都給了毛驤。 他現在行事,可謂謹小慎微,唯恐犯了什么錯誤,被群臣抓住把柄,借此摘了他腦袋。 眼下他并不知曉藍玉和藍遠說了些什么,但秉持著那份謹小慎微,毛驤當即就決定進宮面圣,有什么事情先上報再說,以免延誤了時機。 黃昏之下的應天,似乎染上了一層薄薄的紅霧。 毛驤快步行走,風風火火,路上偶有臣子見到,也是避如蛇蝎,仿佛見到了洪水猛獸。 入皇城,空曠的皇城內只能見到巡防的禁軍,再往前,便見一人龍行虎步,身后跟著幾名侍衛。 毛驤一驚,距離還頗遠,他便已經跪在地上,道:“臣錦衣衛指揮使毛驤,跪見太子殿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