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朱棣口干舌燥,渾身說不出的燥熱。 仿佛有一股炙熱的火焰,從他的腳底板一直躥到天靈蓋。 三十二年來,他從未有任何一刻,如此時一般,心聲如雷。 咚咚咚的心跳聲,蓋過了一切聲音,擠壓著滿腔熱血,往四肢百骸。 沸騰的血液灼燒著他的面龐,一雙虎目在昏暗的奉天殿內,散著炙熱的光。 多年沙場征戰磨礪出來的理智,此刻搖搖欲墜,隨時都可能崩塌。 太子之位,未來的儲君,帝國的繼承者,如果落在自己頭上…… 朱棣深呼吸一口氣,定了定神,心中不免產生幾分猶疑。 大哥病逝,儲君之位懸而未決,按照禮法,這個位置不該落在他的頭上。 是爹的試探嗎? 為了某人,而特意做出的決定,以用來清掃前進道路上的障礙。 “爹。” 朱棣的聲調有幾分變化,竭盡全部控制著心中那份緊張和不安,道: “兒臣并非嫡長子,此舉不合禮法,諸臣工不會支持,幾位兄長也會反對。” 以爹的威望和手段,足可以壓下全部不服的聲音,但如果這只是一次試探…… 朱棣不敢去賭,哪怕他是第四子,尊貴的燕王,也不敢去賭爹逐漸瘋狂的內心。 來應天之前,姚廣孝曾千叮嚀萬囑咐,行事切勿急躁,多思慎慮,切不可因言語亂了陣腳,失了心神。 他安插在皇宮中的眼線,也曾傳來消息,陛下曾召翰林學士劉三吾入后園訓話,雖不知內容,但劉三吾回去之后,對此諱莫如深。 劉三吾此人,朱棣有所了解,行事剛直,敢于直言勸諫,是堅定的禮法維護者。 如果爹召他詢問皇儲之事,朱棣心想,劉三吾必不可能幫助自己,反而會給他上一番眼藥。 這幫臣工,更中意于大哥膝下的孩子,朱允熥和朱允炆年齡相仿,是哪一個呢? 這些時間,朱棣常接到宮中眼線消息,朱允炆孝心淳厚、為父守靈,悲痛欲絕,仁孝之名遍傳百官。 朱棣心中一凜,他的這個好大侄,只不過十五歲,性子名聲與大哥如出一轍,爹難道會不喜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