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開局請編洪武大典,老朱樂崩了正文卷第83章:宗室世襲罔替制度,遲早要亡國!“反正,一切為了大明,哪怕是傾盡所有,我們也義不容辭?!? 縱然年紀最小的朱棣,也是站了出來,看向蕭寒點頭道。 這一幕,倒是讓朱棡高看了一眼,沒想到他們家只會調皮搗蛋的老四,也會有如此高的格局,不愧是朱元璋的兒子。 “放心吧。” “你寒哥從小就會算計。” “他能讓自己吃虧?” 靠在房門上的朱棡,又是慵懶的說道:“記住了,大明富庶,等于百姓富庶,而百姓富庶,我們這些親王,就算是要交納一定的賦稅,榮華富貴,依舊在側?!? 朱棡倒是一點就通,蕭寒也是點了點頭,國力強悍,百姓富庶,那大明的藩王官員,絕不可能窮苦度日。 “那你們幾個今日就得說好,畢竟,日后就連你們手中的權力,都會逐一遞減?!? 蕭寒又是抬起眼眸,看向朱樉三兄弟,輕聲道。 明初時期,其他藩王,現在一來年齡還小,二來便是有這些兄長們震懾,畢竟,別人可能不知道,但蕭寒怎么可能不知道? 明朝初年,權力最大的幾大藩王,都站在這里,秦晉兩王,一個震懾陜西周邊,一個抵御北元,坐鎮太原,而燕王朱棣,那也是打仗的一把好手,更是憑八百府兵起家,一路橫掃天下,奉天靖難,最終登基稱帝。 所以,只要這哥仨愿意點頭,那未來明朝的藩王制度,便可以一削再削,當然,思想也不能太過于超前,該擁有的兵權,該擁有的權力,還是要給,但是一定要加以遏制。 而這其中,最讓蕭寒頭疼的便是藩王制度的承襲,這若是不改正過來,未來的大明,就算再怎么改革,都會被掏空國庫,天下的百姓,依舊還是民不聊生。 “還是那句話,義無反顧!” 朱樉作為太子朱標之后的長兄,隨即,便是一步踏出,沉聲道:“既然敢做出這個決定,那就代表我已經想明白,若不然,我不會同意?!? “對。” “我老朱家的天下,要建立在百姓的心中,權力,也不應該由王朝來捍衛,而是要讓百姓去捍衛?!? 朱棡看了一眼朱標,同樣點頭道。 “大丈夫當保家衛國,有沒有權力,我覺得不重要,我這一生,只想打仗,哪里有仗打,我朱棣就往哪里去,護我大明百姓,才是我們這些親王,該做的事!” 朱棣也是抬起頭,義正言辭道:“而不是為了區區的權力,分個伱死我活?!? “嗯?!? 朱標的眼中閃過一抹欣慰,他的好弟弟們,今時今日,總算是長大了許多。 但隨即,朱標的眼眸又是看向了蕭寒,因為他明白,能明白這些道理,全賴蕭寒,要不然,以這幾兄弟的脾氣秉性,絕不會悟得如此通徹。 果然,大明能有蕭寒,才是真正的福分。 “那我也就不藏著掖著了,日后無論如何,兄弟之間,不可生隙,要做這天下最為堅實的后盾,要成為太子最有力的臂膀?!? “沒有特別多的原因,你們是親兄弟,我們是兄弟。” 蕭寒抬起眼眸,看向朱標四兄弟,也是一臉嚴肅的說道。 “不是親兄弟,勝似親兄弟。” “我們,也是親兄弟?!? 這句話,朱標他們并沒有開口,但轉瞬間,在心中劃過,對于蕭寒,他們內心之中永遠保持著對兄長的敬重,要不然,蕭寒又怎么可能改變他們的脾氣秉性。 這也正是印證了那句話,彼此之間的惺惺相惜,莫過于真誠,真誠,才是永遠的必殺技。 “我們本身就是太子黨。” 隨即,朱樉抬起頭,直視蕭寒道。 在這朝中,官員的勢力劃分為淮西勛貴與浙東黨派,還有隱性派江南文官集團,但不管朝堂派系如何凌立,皇子之中,永遠都只有一個派系,那就是太子黨。 而關于這一點,永遠都不會變。 “嗯,那就回歸正題,淮西勛貴,朝中的文武大臣,乃至于皇親國戚,他們的賦稅該如何收取。” 蕭寒點了點頭,又是回歸正題道:“給他們漲俸祿?!? “嗯?” “???” “漲俸祿!” 朱標四兄弟,不約而同的喊道。 “對。” “給他們漲俸祿?!? 蕭寒無視了他們的表情,點頭道。 “大哥,那有什么用?” “你要給他們漲俸祿,那我們收賦稅的意義在哪里?” 朱標直接沒好氣的說道。 “而且,我大明的俸祿,一直都不低,還漲個什么俸祿?” 朱樉也是有點不解道。 這完全就是多此一舉。 “夠用,是一回事?!? “但是只夠用,也是一回事。” 蕭寒沒好氣的看了朱標四兄弟一眼,便是繼續說道:“老爺子當初定下的俸祿,只是夠官員的吃穿用度,養活一大家子,也不是問題,但誰家不生個?。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