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也許的也許,都只是所謂的一廂情愿。 自從它被我放到缸里的那一刻,也就斷了所有的所謂“也許” 人類一向是自以為是,我也不例外。 人類一直都自作聰明,我也逃脫不了。 人類一直都自作多情,我也是其中一人。 究竟是水限制了魚的想象。 還是魚打亂了水的生活。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魚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術。 水,魚,人,到底誰比誰更幸福,誰比誰更自由。 本來一切都好好的,自從有了人,一切都變得與眾不同。 與眾不同沒什么不好,也沒有什么好! 史少華在田埂散步,想的就是這些問題,像一個小孩。 這叫有童心,你同意嗎? 一腔孤勇,能持久乎? 項羽為什么會失??? 史少華是欣賞項羽的,但他想不通,項羽為什么會失?。? 項羽在史少華眼里,絕對是真男人。 但真男人真漢子,在歷史的競爭中,失敗了。 從正面角度上來看的話,項羽之所以會失敗,是因為他敵不過韓信。但是從深層次的原因來說,主要是因為項羽得不到民心。 就從對于秦朝后裔的態度上,我們也能夠得出這一結論。項羽一滅秦朝以后,滿腔只有怒火,想著的都是如何去打壓毀滅秦朝。 但是劉邦則不一樣,他心懷天下絕對不爭眼前的得失。面對子嬰的投降,他也能夠虛懷若谷坦然接受。 韓信剛開始是先去項羽那里謀求職位的,只不過項羽不重視,后來才到了劉邦那里。 其實劉邦剛開始也不看好韓信,但是劉邦有蕭何幫他追韓信,而沒有人幫項羽追韓信。 優柔寡斷。鴻門宴中,項羽要是果斷一點,聽取范增的意見,劉邦這個對手早就消滅了,但是歷史沒有如果。 史少華小時候,認為項羽是英雄,大殺四方。 隨著年歲增長,史少華發現,項羽有不少短板,有的是致命的。 一個人情緒用事,往往誤事,辦不成事,因為不懂外圓內方。 項羽之所以輸給劉邦,失去西楚,原因很多。 絕境求生,巨鹿一戰,大敗秦軍,楚軍從此威震天下。楚軍的統帥項羽,居功至偉。 隨著各路諸侯紛紛臣服,項羽飄了,大封天下。 項羽沒有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依然沿襲周朝的分封制。 勇則勇矣,猛則猛矣,但謀不足,最終從神壇跌落,身死烏江。 李清照詞里,說依然想念項羽,不愿意到江東招募江東子弟。 假如項羽去了江東,會像原來那樣一呼百應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