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先你的想法。”徐嘉不置可否道。 “從藝校招募新人,以我們的招牌,耗費并且合同年限長,只要捧出來一個就是賺,而且我們有自己的項目,那些角色與其讓出去,倒不如留給自己人。”曾佳侃侃而談。 “你的這種做法,不就是華藝、糖人他們的老路子?”徐嘉反問。 “對啊,大家都這么做的。” 曾佳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之前嘉行還是工作室的時候,就是這種模式。 熱芭就是那個時候被招進來的。 只不過當徐嘉入主以后,就將那波藝人給清退,只留下了熱芭一個人。 現在公司規模擴大,她覺得可以重回以前的老路子了。 “那你看看,現在圈子里繼續走這條路的,還有幾家,就算有,現在也是在泥潭里掙扎。”徐嘉道。 都不用舉例,榮欣達,糖人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更重要的是,徐嘉清楚之后內娛藝人培養就會走上一條捷徑。 那就是練習生模式。 把一幫藝人丟在一檔綜藝上,爭出個前幾名來。 其實名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吸引人氣,這樣哪怕落選也不影響出道。 很快,大家就發現這樣成批地培養,花費的力氣更。 代價無非就是其中一部分被拋棄,成為棄子。 而踩著別人上去的人,流量虛浮,追求的是趁著有人氣,能撈多少是多少。 而如糖人,榮欣達一流,就發現自己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演員,盈利和名氣還沒這幫什么作品,什么才藝都沒有的家伙強。 可以,現在自己培養藝人,就跟四九年入國軍差不多…… “那您的意思是……” 曾佳學聰明了,既然老板沒答應,那就是有別的想法唄。 經過幾番打臉,她早就進化了。 老板怎么,自己就怎么干,還省了心思。 “我們不培養,只挑現成的,不要一股腦都收什么鮮肉美人,各個類型的都可以,盡量讓資源合理地分配出去。” 徐嘉真正想打造的是,依托于內容,做出來一個類似于tvb的娛樂帝國。 不過內地,電視臺不能私人化,但是市場足夠大啊。 只要他能源源不斷地產出優質內容,那么多的平臺,都是他的牧場。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