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俗話說的好,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對趙志誠這些退伍后,生活依舊窮困的他們而言,今年這個春節帶給他們的感受,無疑比一輩子都多。 即便他們按牧山河的交待,已經說小了一些收入。可即便如此,上萬的收入依然令人眼紅。如果家境和睦的還好,換做兄弟間不親近的,家里都鬧的雞飛狗跳。 遠親也好,近鄰也罷,總有人打著貧窮的名義,跑到他們家里問借錢。都說救急不救窮,可別人找上門借錢,不論借與不借,其實都會把關系陷入尷尬境地。 如果選擇借,那借出去的這些錢何時能還,恐怕是個未知數。借錢時,彼此可以稱兄道弟。可還錢時,或許就會出現各種問題,最終把關系搞僵。 如果選擇不借,那在登門借錢的人眼中,他們就會變成‘為富不仁’的人。對他們而言,要想處理好這些關系,確實是件非常頭疼的事。 可對兩世為人的牧山河而言,他早就猜到會有這種情況發生。身邊那些親近之人,并不知道他在邊城做生意的事,只知道他賣參賺了一大筆錢。 但籌建農場買車買牲口,知曉他賣參賺錢的人,也隨即知曉他把錢花的差不多。這種情況下,即便他們厚著臉皮過來借錢,牧山河也有托詞選擇不借。 相應的,如果屯里真有親近的村民,確實碰到難處需要錢,那么他會主動伸出援手。不是他冷血無情,而是他非常清楚,好心借錢借到最后變成仇人的心酸。 反觀最早招募的趙志誠等人,盡管他們退伍后,生活過的不是那么如意。但從秦凱旋那里,他早就聽說趙志誠幾人,退伍后依然有給犧牲的戰友家眷寄錢。 那怕寄的不多,卻足以證明他們的人品。也正因如此,做為他身邊最親近的人,牧山河給予的好處跟獎金,無疑也是邊城一行人中最多的。 例如今年回省城過年的趙志誠,已經決定把老婆孩子帶來農場這邊居住。雖然他有兄弟姐妹,可過年回家他也孝敬父母一萬塊充當家用,剩下的錢則存了起來。 甚至按照牧山河的囑咐,他也打算購買一幢房子,做為自己的住所。其它類似朱景浩這類結婚的,情況都差不多。可以養家,卻不能讓家里人形成依賴。 好比朱景浩回家,同樣給了父母一筆錢,但他還是很直接的道:“爸,媽,過完年我打算把英子帶去老板有農場,她那份臨時工也沒必要做了。 這一萬塊錢,你們留一半充當家用,另外一半做為弟弟妹妹讀書的錢。只要他們肯讀會讀,那就讓他們一直讀,錢的事我會想辦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