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相比后世各類淡水魚,基本都能找到相應的魚苗培育基地。如今從事魚苗繁殖的養殖場,相對還是比較少見。捕撈各種淡水魚,都是從江河湖泊或水庫中打撈。 專門從事養魚這個行當的養殖戶,現如今無疑還是比較少見。好在經過多方打聽,牧山河還是打聽到,縣里有一家魚苗繁殖基地,但培育的魚苗種類并不多。 其中數量最多的,自然還是野外很常見,卻也倍受民眾喜愛的鯉魚苗。換做平常的日子,鯉魚對那些愛吃魚的人而言,可能沒其它的魚好吃。 可要是碰到春節期間,那鯉魚就會成為最受歡迎的魚。年夜飯的餐桌上,只要條件允許的人家,都會煎上一條鯉魚,希望來年討個好彩頭。 畢竟在民間,鯉魚跟吉祥喜慶是聯系在一起的嘛! 除了鯉魚苗,還有數量不太多的鰱鳙魚苗。鰱魚雖然口感不是太好,卻也是一種常見的淡水魚。而鳙魚則是胖頭魚,這種魚則很受百姓喜愛,尤其喜歡吃它的魚頭。 看著運抵農場的魚苗,花費牧山河上千塊。可看到魚苗一網網倒入水庫,牧山河還是非常高興。跟山外的水庫相比,馬蹄嶺水庫卻是少見的冷水庫。 待后期有時間,牧山河也打算放養一些適宜生活在冷水環境的冷水魚。這類冷水魚的魚質跟味道,比常見的四大淡水魚,自然還是要好上不少。 好在通過山神空間,牧山河知曉馬蹄嶺水庫內,本身也棲息了不少冷水魚。東北目前常見的‘三花五羅十八子外加七十二雜魚’,水庫里怕是能湊齊一多半。 搬到農場這幾天,牧山河閑來無事,經常坐在宅院前方的水庫邊,用自制的竹竿釣魚。這年頭,釣魚工具大多都是自制。裝備雖簡陋,但能釣到魚就行。 放完魚苗,趙志誠也詢問道:“牧少,放這么多魚苗進水庫,后續要不要購買魚飼料?” “不用!飼料養出來的魚,跟自然長大的魚,滋味根本沒法比。咱們水庫放魚苗,也沒想著靠它賺錢,而是讓水庫形在一個自然生態鏈。 等明年農場開始種養殖,可以定期往水庫投入一些天然飼料。就剛才放進水庫的鯉魚苗,估計到明年冬天就可以捕撈。只要不大量捕撈,往后每年都能捕撈一回。” 在牧山河看來,有這樣一座水庫,至少往后想吃魚,就不用下山去鎮里購買。至于捕魚賣錢,那能賣幾個錢呢?還不如繼續養著,等到將來養成大魚再捕撈。 盡管投入上千塊的魚苗,但對重新蓄滿水的馬蹄嶺水庫而言,絲毫不存在魚類資源過盛的情況。甚至不少剛放入水庫的魚苗,都成了其它原住魚的食物來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