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從參園步行一個多小時,翻山越嶺再次抵達鎮上的牧山河,也感慨如今的道路交通狀況,跟后世相比的話,堪稱天壤之別。可即便如此,村民趕集熱情依然高漲。 尤其對村里的小孩而言,每周最期盼的就是能跟父母去趕集。此番來鎮上的牧山河,也沒太多閑逛的心思。直奔商販云集的集市,開始自己的物資采購。 雖然有空間能夠大量且長期儲存物資,可糧票尚未取消的年代,大批量購買精糧,牧山河也擔心被人盯上。所以買不要票的糧食,他都是少量多攤購買。 買好的東西,跟其它趕集的鄉民一樣,直接放在身后的背簍里。這種能背不少物資的背簍,也是鄉民必備的家用生活品。采蘑菇、挖野菜,背簍都非常好用。 找到賣魚的攤位,看著琳瑯滿目的各種淡水魚,牧山河也極其感慨。都說東北地大物博,現在想想還真是如此。如此多的野生魚,若干年后就真的很少見了。 “有鰲花魚,等下買幾條嘗嘗鮮。三花五羅十八子,還有七十二雜魚。眼下這些魚都能品嘗的到,等再過一些年,即便有錢想嘗鮮,都未必能吃到純野生的啊!” 在很多內陸人眼中,東北似乎依舊是‘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的地方。可實際上,如今這種情況已然在減少,再多資源也經不起常年消耗啊! 想到這些的牧山河,暗自苦笑道:“操心這么多做什么?趕緊買魚,除了給自己嘗鮮的,還要給受傷的狐貍,多買些便宜的小雜魚。貴的,真供不起啊!” 即便眼下不用為金錢而發愁,可牧山河依然堅持,該花的必須花,該節儉的就必須省。除了給狐貍買便宜的新鮮小雜魚,忠誠伙伴大青,則準備了豬大骨。 每換一個地方,先前放進背簍的物資,都會轉移到空間里。但在其它趕集的鄉民眼中,他就是一個獨自趕集的年青人。而鎮上認識他的人,真的沒多少。 看著人頭簇動的集市,牧山河也知道這是小鎮每周一次最熱鬧的時候。雖說平時也有鄉民來鎮上,但能夠購買到的物資,還是沒趕集日的多。 碰到年關節假,那趕集場面才叫一個震撼呢! “不著急,有機會體驗的。東西買的差不多,也該回去了。” 考慮到營地還有只需要他照料的狐貍,采購完物資的牧山河,也打算回參園。僅靠兩條腿,一來一回路上就要消耗不少時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