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關于匈人出沒的消息,子頌并不在意。
也沒有必要在意。
只是夏后的一支殘部的后裔罷了,能翻天了不成?
于是,子頌只是例行發了一封函書,告知了大邑商,發現了新的部落正在西遷,僅此而已。
然后子頌就繼續觀察起燕國來。
時間在他的觀察中如白駒過隙,眨眼功夫,子頌居燕一載矣。
子頌發現了很多,比如燕國的服裝很漂亮,居然還有縫紉花紋,仔細問才知道,燕國有一種提花機,極其繁復,但很利害,能夠輕易就把衣服變得很漂亮。
還有他還發現,最近一年北伯沒有理會朝政,整天就跟著一堆老巫、工匠研究東西去了。要不就是生娃娃,聽說應族內長老的要求,尤其是北伯的舅舅姚冊的要求,由北伯夫人巫小葉,幫他物色了一批處子入宮。
一年,據說懷了七八個。還有雨央子,也是很給力的,給辛屈生了一個兒子。
取名叫做辛商丘。也不知怎么的,辛屈總愛拿地名給孩子取名。
至于朝政基本上是各府在處理,實在處理不了的,才去找北伯。
怎么說呢?
燕國的執政團隊,就一個詞來形容——高效。
似乎燕國境內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一樣。
哪怕是奴隸也很清楚,他們想要擺脫現有的階級,最快的方法就是想出迭代生產技術的辦法。
奴隸、歸化人,作為第一線勞工,他們對于很多基礎建設的工具好用與否,最有發言權了。
并且多年的經驗積累,部落時代的口耳相傳,造就了他們之中一些聰明人提出建議,被采納,脫籍入歸化,或者抬籍成為庶民,開始為了各自的未來而奮斗。
雖然燕國沒有絕對的公平,但軍功爵制度配套形成的治理體系,還是在極短時間將所有人的野心、貪婪全面激發。
燕國好勇而善戰,幾乎成了子頌他們這些商族、諸侯們的理念。
畢竟誰家好人連帶著奴隸都要參與訓練?
而且,隨著燕國的氏封越來越多,很多剛剛成年的小子,拿著他們的土地票,前往地方就配合官府開荒了起來。
畢竟海河流域,在還未開發的時候本身就是大量沼澤洼地和森林,現在全面開始開發了又得擔心水土流失,所以河道的維護與修繕,就得交給邑這個級別的衙門統合全鄉邑的力量一起配合,盡可能惠及更多人與勢力。
所以,燕國的人口城市、鄉村變動極其頻繁。而且隨著奴隸的大規模使用,為了防止辛屈直接將公家奴隸抽調走,而沒人給他們耕地,這幫子氏封貴族,很快弄到了一批佃農。
沒錯,佃農出現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