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義,并不是僅僅只俠義,更是一種準則和思想。” “俺明白,就像關羽關云長、岳飛岳武穆,還有您說的先賢墨家之主墨翟,他們都是以義為人生準則。” “不愧是周遇吉將軍,就是這個意思~” 朱由校正在給孫應元、周遇吉和20名南軍巨子講解“墨家精髓”,這里面當然沒多少是先秦的原汁原味,但這些勇士們聽著感覺就是真的。 孫應元和周遇吉。 朱由校看二人,只見孫應元手腳很長,腿部走起路來非常有力,一看就是精通騎術。 周遇吉面相敦實,身材好似關云長一般,高大挺拔有美髯,任何見了他的人都會暗中感嘆他的威風。 “剛才周遇吉將軍說人生要義,其實在軍中的組織也應當建立在一種義的基礎上。這也是我設立巨子制度,要推進學習與組織的所在。” 眾人好像聽懂了,但好像什么也沒懂。 “我來問大家一個問題,為什么每一個王朝最開始的兵卒大多是良家子,可后面卻漸漸變成流氓地痞無賴?” ! 孫應元、周遇吉等人震驚了,這個問題太真實了。 大明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早期太祖朱元璋的兵,雖是半兵半農為主,但是士氣高昂、訓練有素、內部團結,后面前三十年衛所兵也都能動員出大批良家子弟兵。 可是后面…… “因為待遇差,良家子去做別的了。”浙兵一位巨子先帶頭說道。 “當兵太苦了,被各種盤剝,衛所里許多人逃離。” “被層層盤剝,軍吏官吏打罵士卒,不把我們當人看……” 大家看到太子聽得很認真,前面聊的時候又沒有官老爺架子,一下子就有親近感。有了親近感,就打開了話匣子,這些巨子也不愧是在士卒中有威信的人,替大伙開了個訴苦大會。 朱由校見大家說了很多,看到騰驤左衛的孫應元沒說話,似乎略有深思的樣子。 “孫巨子,你有什么見解?” 孫應元抱拳回道:“回殿下,見解說不上,只是感覺大家都有些道理,但好像沒扣您的問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