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朱由校覺得劉時敏可以用,也不需要這種聰明人打啞謎。 “劉公公,未來內廷與外朝文官的關系,你怎么看?” 劉時敏想起萬歷去世前,派人跟他說了交待了日后配合太子和太孫,想法要靈活一些,做一些該做的事。 當時只是交代了一下,現在恍然大悟。 “奴婢以為,內廷應該配合陛下與太子,外朝文官需要溝通安撫時,則起到溝通安撫的作用。但未來恐怕更多是敲打引導,或者做一些不方便直接做的事。” 朱由校點了點頭,看來萬歷和自己沒看錯他:“說得不錯,這就叫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還死板地照搬萬歷朝的內廷與文官友好,恐怕對時局無益。” “殿下,可是光靠內廷是不夠的。”劉時敏略微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但說無妨。” “如果要政令暢通,能臣將政策落到實處,就像先賢墨子所言,墨家之義是建立在他人和自己的共同利益基礎上的。外朝需要有站在共同立場利益的義士,如此才能真的開創中興。” 朱由校基本確定這人能用一用。 天啟朝魏忠賢名氣很大,還有王體乾當司禮監掌印太監,可是說句心里話,這兩人只能說比較忠誠,論能力實在是一般。 不說老生常談的東林黨、閹黨,就說天啟身體不好、年紀輕輕就去世,這就有他們沒守護好皇宮的責任。 還有天啟的兒子在小時候,因王恭廠大爆炸身亡,之后就沒兒子了。導致最后不得不由弟弟朱由檢,也就是崇禎來即位。 這些事都體現出了魏忠賢、王體乾能力有限。去干一些臟活還不錯,但一些根本大事,從結果來看難以讓人滿意。 正頭疼沒人可用呢,這位劉時敏看得出來,比較適合做明面的事情。 換句話說,用魏忠賢是要搞事情、掀起變革,用劉時敏是推動改革、落實變革。 想想鋼鐵哥的政治手腕,這點局面對他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 “劉公公說得不錯,父皇和我有推動新政的計劃,繼續高拱、張居正時期一展宏圖的發展。” 聽了太子的話,劉時敏很震撼。 宮里人都說,這位太子還是皇長子的時候,不僅不能出閣讀書,而且經常被人欺負,性格軟弱不善言談。 恰恰相反啊! 誰敢說他性格軟弱不善言談? 這還不夠。 看到太子正靜靜地看著自己,他才十六歲卻一點也不心急,靜下來的時候深不可測,動起來的時候志向萬千。 對于高拱、張居正這種能力大、卻不好掌握住的文官,非常有自信能掌控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