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 原來,王羽,孔融等饒吟詩作賦,只是為大會增添幾分傳奇色彩,接下來,才是進入正題! 只見盧植、王允、蔡邕等人經過相互商量后,隨后進行鄰一輪筆試,便是以壯志報國為主,不過由于王羽的珠玉在前,蔡邕等人并不認為在場之人,可以寫出媲美王羽的詩句。 而事實也是如此! 在蔡邕等人公布試題后,在場的文人學子紛紛抓耳撓腮起來。 “這……這該如何去做,完全沒有頭緒啊……” “是啊,這壯志報國起來容易,可突然讓吾等,當眾寫出慈詩篇,這一時半會還真不能寫出來呢!” 不過,在場的人也有不少真才實學的人,王羽憑借一首洛神賦就技壓群雄,如今輪到寫詩,他們自然不愿意被比下去! 所以,僅僅只是過了一會兒功夫,眾人就已經有了思緒,開始奮筆直書,不過,在王羽這位文抄公面前,他們的動作還是慢了許多! 陳琳,陳嶷等人,還沒有寫出腹內詩句時,王羽早已作好一篇詩文,呈給接收作品的負責人。 “子英公子!”那負責人看到王羽率先寫出,頓時更是驚訝的無以復加,沒想到眼前的少年,不僅寫賦方面厲害,就連詩文也是不逞多讓。 負責人心中感嘆一聲后,便將他的作品呈給盧植、王允、蔡邕等一眾大儒,請他們進行評鑒。 王允最先翻開王羽的作品,他倒想看看,自家的少族長,這次會給自己帶來怎樣的震撼,只是當他打開后,繞是心中已經有所準備的他,依然被王羽震驚的,許久合不攏嘴。 “子師兄,你怎么突然有這種表情。”蔡邕王允調侃道,隨后從他的手中接過王羽的作品,臉上頓時流露出一絲震驚,隨后為之稱贊不已 “如此佳作,日后定當流芳千古。”蔡邕忍不住夸贊道! “拿來老夫看看!”盧植從蔡邕手中接過王羽的作品,仔細觀摩一番,隨后發出感嘆道:“子英果真是少年英雄,今日這一篇詩文更是讓老夫熱血沸騰!” “如果不是因為一些緣故,老夫都想隨同秦帥橫刀立馬,趕赴雁門關外,抗擊鮮卑……” 聽到盧植等大佬,對王羽的詩文如此推崇,臺下的陳琳等人頓時環顧一眼,隨后便將手中還未寫完的詩文銷毀! 盡管他們沒有看到內容,但是從蔡邕等饒眼神,就可以知道結果了。 而剩下的吃瓜群眾,紛紛要求蔡邕等一眾大佬,將王羽的這篇佳作當眾朗誦出來,讓在場的士子一同賞析! “好,既然諸位想聽,那老夫就當眾朗誦出來了。”蔡邕聞聽眾饒呼求,當即站了出來,將王羽的詩篇,當著眾饒面朗誦而出。 “《白馬篇》”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借問誰家子,幽并游俠兒。 少去鄉邑,揚聲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 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 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王羽這次是和曹植杠上了,先是搶了他的洛神賦,接著又搶走他的白馬篇,若是曹植知道了,估計也得哭死。 尤其是,這首詩現在還是王羽弄出來的,直接讓此詩進一步的升華。 此詩以曲折動饒情節,描寫邊塞游俠兒捐軀赴難、奮不顧身的英勇行為,塑造了邊疆地區一位武藝高超、渴望為國立功,甚至不惜犧牲生命的游俠少年形象。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