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101章原來是來找麻煩的 木樁上面的香菇是有菌絲的,這些菌絲可以拿來培育,做為菌種。 紀常用斧頭砍斷之后,在附近又找了一圈,看看有沒有其他地方同樣長了香菇的。 找了一圈,紀常也沒有其他的發現。 于是最后紀常把那段木樁它扛到了自己的肩膀上。 木樁還不到百斤,這對紀常來說根本不算什么。 一路下山,紀常留意著四周的血條還有各種植物等等,希望能遇到一些不錯的山貨。 紅菇紀常到倒是發現了不少,可惜他懶得摘。 下午四點多,紀常終于回到了村子里。 目前,大家還沒有拿紅菇來稱。 紀常休息了一會,然后就去自己未來的茶山看了一眼。 今天來開墾的人有三個,紀常發現三個人干的都挺賣力的,一壟地的寬度有五米,已經挖了一大截了。 挖這么寬比較花力氣,花工錢,但是紀常掏的起。 主要是這個時候的工價實在是太便宜了,紀常覺得不挖寬一點都對不起自己。 挖的寬,種的茶樹也會多很多,所以總的來說還是劃算的。 這些泥土都是黃土,黏性比較強,土地呈酸性。 也許,就是這種黃土和山里的海拔成就了他們村里茶葉的好品質。 紀常呆了一會,分了幾根煙,然后就離開了。 這個進度他還是挺滿意的,相信用不了多就可以挖好了。 挖還之后,可以先種幾年的藥材。 他們這邊的土質很適合種植太子參這種藥材,可以先種上。 不然,一直等到茶苗培育好要兩三年。 茶苗種下去之后,依舊可以繼續種植太子參。 因為茶苗到到有茶葉可以摘,又需要兩三年的時間。 前后合計起來就五年了,土地不可能放著閑置。 他這個模式,也很容易復制,村民肯定是會跟著復制的。 他知道國人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跟風。 不管是搞種植,還是開店鋪,都是一樣的。 只要看到別人的模式賺錢了,就會立馬的復制過來。 趁著天還沒有黑,紀常就在院子里做了一個簡單的高溫爐。 用的就是院子里的黃泥土,這個高溫爐自然是用來燒那些彈丸的。 等到天黑的時候,紀常的爐子也做好了。 然后他在爐子里放上了足夠的木頭,將那些陰干的彈丸都放了進去。 陸續有人拿著紅菇上門,紀常和劉春花耐心的檢查了這些紅菇,把不合格的挑出來。 幸好,不合格的都非常少。 看的出來,這些不合格的不是她們故意混進去的,大概率是回來的路上破壞的。 大家都能認真執行這個標準,紀常還是很欣慰的。 不過紀常還是不忘警告他們,如果有人以次充好的,以后就永遠不收購對方的山貨了。 晚飯紀常吃的就是中午剩下來的饅頭,幸好劉春花先見之明,早早的就把晚飯煮好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