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就此事的對策,兩個總管意見相左,他們心平氣和地討論,彼此不能統一意見,遂決定面圣,請求圣裁。
說做就做,立即上馬,在兩人親兵們的保護下,趕往城中皇帝行宮。
時為巳時初,濟南府街道非常的熱鬧,人來人往,先前戰爭的影響蕩然無存。
這時,街道上騷動起來,路上行人奔走不迭,因為成群結隊的軍兵涌來,將王堅和李庭芝護衛嚴嚴實實,兩人并騎,李庭芝的馬頭稍落后王堅一點,看著前導的親兵喝道,把路人趕往一邊。
親兵們動作敏捷,先是吆喝,若不聽從,閃避慢一點者馬鞭可就落下來了,如再有遲疑,那就腰刀出鞘、弓箭上弦,重兵器握在手,陣仗非常大,普通人嚇得腿軟,有的跑開了,有的被拖到一邊!
他們習以為常,哪怕是講究“良家子軍隊”建設的王堅和一身正氣的李庭芝均熟視無睹,因為這是皇權特許!
南北兩朝的大官出行都是這個德性,這是一脈相傳,南朝這邊從宋朝傳到明朝,大官出行都喝道開路,小百讓行。
擾民不得已,安保更重要!
相比于小老百姓的有意見,皇朝統治者更關心高官們的出行安全,象唐朝宰相武元衡當街被殺的事情是絕對不容許發生的。
那是大唐唐憲宗皇帝的元和十年六月三日一大早,報曉晨鼓敲過,天還沒有亮,大唐宰相武元衡穿戴好官服,離開自己位于長安城靖安坊的居所,在幾名隨從的伴隨下,乘馬前往大明宮打卡上班。
這段路途有7公里,武元衡騎馬,他的隨從還是步行,所以走的并不快。就在武元衡一行剛出靖安坊東門的時候,一伙蒙面刺客從暗中射出數箭。武元衡的隨從見勢不妙一哄而散,而就在武元衡想跑時,刺客一把抓住了他所騎的馬的籠頭,拖拽了十幾步后,手起刀落,讓這位著名的“才子宰相”的身首分了家。
又有一伙刺客,在通化坊試圖襲殺時任御史中丞兼刑部侍郎的裴度。幸好裴大人的厚氈帽幫他擋了一刀,他的仆人王義抱著賊人大呼,被刺客砍斷一條胳膊,這才幫裴度撿回一性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