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舉事-《三國突將》
第(1/3)頁
夷道城。
黃權統萬人將夷道城四面圍住,但并不攻打。孫桓也知,在夷陵未分出勝負前,夷道是安全的。
讓孫桓沒想到的是,蜀軍雖然不攻城,但是卻在城外行誅心之論。
“汝等大都督已內通大漢,故意置汝孫家于死地,報宗族之仇也。”
“凡荊州舊人,凡投誠者,一概不問。獻城者,官升三級。獻孫桓首級者,必為百里長。”
“孫桓若建大功,吳侯必誅之。何不見周瑜、魯肅、呂蒙之后為大官。”
這些言論讓年方二十五的孫桓很難受,但城外蜀軍人多勢眾,自己率軍出城只怕稱了蜀軍的意。
本想命主簿針對蜀軍言論一一駁斥,但帳下諸將都勸道,只要蜀軍退走,這些流言自會煙消云散。
與被迫堅守夷道的安東中郎將孫桓不同,武陵的奮武中郎將潘濬可謂春風得意。
自降吳以來,雖然有同僚不恥其借歸家引孫權登門以邀名,但孫權對其比劉備更重用的行為,讓潘濬很是受用。
比起關羽驕于士大夫,整天搜刮荊南北征襄樊,讓荊州眾官僚共克時艱。特別是關羽整天借著犒軍之名,讓荊州大姓無法休養生息。比起北伐,潘濬更希望自家的土地莊園能夠占滿荊南,多隱匿點五溪蠻做奴隸附庸。
而作為關羽的荊州治中,潘濬只能理民事,不能掌軍,因此只能在關羽的威逼下忍氣吞聲。
現在好了,孫權讓他繼續擔任荊州治中,領奮武中郎將,領兵五千駐扎武陵郡城臨沅,可謂風頭正盛。
在此志得意滿之際,潘濬借著三月踏青,在漢壽舉行盛大的打獵活動,衣錦還鄉。
主簿董恢諫道:“江北正在大戰,明公不宜輕動。”
潘濬毫不在意:“夷道不破,武陵自安。休緒多慮了。”
董恢苦勸道:“明公若離郡城,也請留下文龍公子領三千士卒鎮守,以免霄小作亂。”
潘濬做了折中:“吾留阿秘持吾佩劍率兩千人鎮守此地。見吾佩劍,如吾親臨。”
董恢嘆氣而出,語左右道:“潘承明乃守戶犬耳。江北若戰事不順,武陵失矣。”
潘濬聞之,令其歸家思過。便留潘秘領二千士卒,自領三千與潘翥歸漢壽踏青。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边|
富蕴县|
青铜峡市|
长子县|
敦煌市|
密山市|
平果县|
玛纳斯县|
南丹县|
黔西|
全椒县|
嘉禾县|
体育|
阜新市|
德安县|
鄄城县|
光山县|
河池市|
阳江市|
万州区|
大竹县|
城口县|
平陆县|
无锡市|
武夷山市|
石狮市|
运城市|
阆中市|
横峰县|
阿拉善左旗|
汝阳县|
白山市|
屏山县|
深州市|
洛浦县|
岱山县|
和平区|
称多县|
聊城市|
德昌县|
乌兰察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