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雷阿公下山-《青山腳下三塊石》
第(3/3)頁
雷阿公在孫子的攙扶下,艱難走到近前,頭上冒出來的汗水都能滴下來了,他大口大口喘著粗氣,整張臉紅騰騰的,已經走的接不上來氣了。
外面的畬民趕緊圍了過來,向雷阿公行畬禮,他們彎曲中指和無名指,雙手交叉放于胸前,而后向雷阿公鞠了一躬。
雷阿公趕緊把小孫子推開,勉強穩住身子,以同樣的手勢向在場的同胞問好。
小孫子雷佳仁亦以同樣的手勢問好。
“雷阿公,你怎么下山了?身體不好,就不要下來了。”同胞用畬語跟雷阿公交談。
畬族人一般實行雙語制,民族內部用自己民族語言,跟當地人交流則是用當地方言。哦,普通話普及起來之后,都是三語制了。
雷阿公亦用畬語回答:“我也是社員代表,這兩年身體不好就一直待在家里,總不能一直不來開會吧,到時候讓大家說我們山哈太懶了,連開會都不來。”
雖是幽默風趣的回答,可在場的同胞卻笑不出來,雷阿公這下山一趟肯定吃了不少苦頭。
有個穿著藍色大襟短衫的老人用畬語問:“移民的事情您怎么看?”
其他畬民亦看這位受他們尊重的老人。
雷阿公看眾人,認真地說:“田差難種吃,田好官來爭。官多難生養,思量再搬遷。北方草原上的民族叫做游牧民族,而我們山哈則是游耕民族。流浪了千年,搬遷了千年,從廣東潮州鳳凰山出發,一路向北,到福建,到浙江。”
“千年時間里面,我們先祖吃過了無數苦頭,嘗遍了所有冷暖,我們這一支山哈最后落腳在了浙江景寧的大山里面。解放前,我們倍受歧視,倍受欺凌,在大山里面還被地主欺壓剝削。大家都說山哈脾氣溫和,與人為善,不是我們愿意受欺負,而是我們不敢反抗,這里不是我們的家,我們只是流浪的客人罷了。一直到被壓迫到活不下去了,才有了解放前的‘打酒局’‘打鹽霸’兩場轟轟烈烈的戰斗。”
在場的老人多是經歷過當年那些事情的,見雷阿公提到解放前他們悲慘的遭遇,一個個都紅了眼睛,不由悲從心來。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刚察县|
定襄县|
永川市|
宜章县|
望江县|
临潭县|
高青县|
彰化市|
连州市|
黄龙县|
延津县|
筠连县|
本溪市|
华蓥市|
乌鲁木齐县|
平罗县|
铜陵市|
福安市|
东光县|
井冈山市|
桂平市|
独山县|
綦江县|
彭州市|
通海县|
岳池县|
桂阳县|
获嘉县|
庄河市|
德清县|
津南区|
裕民县|
澄江县|
淳化县|
永德县|
雅安市|
福州市|
广丰县|
迁安市|
增城市|
迭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