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城里的潤人在街道上設置街壘,而鄉野的潤人則離開本地人的村落在野外安營扎寨,試圖迫使王國官方停止驅逐他們。
眼看事態愈演愈烈,李剛也坐不住了。
畢竟廁所里的高人們出的主意雖然餿,但確實挺有效的,起碼李剛真被惡心到了。
現在又不是拿破侖時代,沒有大炮這種好東西,裝填霰彈能一炮掃平一條街的敵人,裝填實心彈能對街壘一發入魂。
這倒不是說那些街壘有多堅固了,實際上不要說和城堡的城墻相比,哪怕是鄉下士紳們的莊園墻壁也比這臨時用雜物堆砌的街壘堅固多了。
但李剛沒法火攻或者用重投請他們吃磨盤大的石頭和石頭打的磨盤啊。
火攻的話整座城都得被燒沒了,重型投石車的話又容易誤傷到街道兩邊的建筑。
出動部隊直接攻擊的話潤人們又占大便宜了。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街道這玩意限制了戰場寬度,讓王師這種有組織的正規軍無法攻擊潤人這種無組織無紀律的暴民群體的兩翼。
潤人群體缺乏指揮和訓練,能做出的戰術僅限于進攻、防守和撤退,如果真在野外拉開架勢開打的話,騎士老爺們一記墻式沖鋒就能打垮他們。
就這其實還是給潤人面子了,實際上頂盔摜甲的騎士老爺們哪怕步行作戰正面強攻潤人們也頂不住。
后世也有這樣的例子,例如被強拉壯丁的蔣記果脯部隊就是攻不如守,撤不如攻。
什么意思呢?就是說蔣記的部隊防守能力強于進攻能力,而進攻能力又強于撤退的能力。
如果讓蔣記進攻那還不如讓他防守,這樣戰損比會好看一點,但如果是撤退的話還不如進攻呢,蔣記不撤退還好,一撤退就是全軍崩潰。
而蔣記的這種情況就是典型的缺乏訓練和指揮,沒有營養沒有時間和最重要的沒有待遇注定了部隊的訓練水平高不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