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同時命令全愛爾蘭生產建設兵團總司令奧拉夫指揮兵團民兵設卡圍追堵截叛軍。 李剛慶幸整個愛爾蘭并不大,而且幾乎都是平原,要是像整個華夏那么大自己就可以體驗一下圍追堵截闖軍的崇禎皇帝的心情了。 海斯泰因只率領輕騎兵和重騎兵就匆忙去圍剿都柏林的反賊,搞笑的是這群反賊居然在海斯泰因到達的時候都還沒有任何行動,海斯泰因談笑風生之間就把他們來回屠了個遍。 據俘虜所說,科爾貝因這貨在他們的大本營都柏林伯國的教區基督城里討論到底要先進攻阿克利城堡還是都柏林城的時候爭論不休。 有人說攻陷郡首府阿克利將會震動愛爾蘭,因為阿克利是愛爾蘭王國的傳統首都,而熊島只是因為身為少數民族(漢族)的李剛的某些私心才定都于此的。 還有人說攻陷人口眾多的愛爾蘭第一大城都柏林將會獲得眾多的人口,可以裹挾民眾加入亂軍。 兩派爭論不休,最后等來了海斯泰因。 海斯泰因給李剛的報告里對基督城的教匪們的評價是有勇無謀,人數眾多但帶甲率很低,教匪中最精銳的居然是叛亂的基督城主教塔勒希手下的民兵。 基督城的戰斗中只有塔勒希的民兵們稍稍做了些許抵抗,其他數萬教匪一哄而散,塔勒希眼見大勢已去兵敗如山倒在教堂中自焚而亡。 李剛嚴令各地領主封鎖交通圍剿教匪,同時命令海斯泰因繼續追擊。奧拉夫的生產建設兵團則配合地方領主設卡堵截小股教匪。 逃至伊馬尼郡的科爾貝因憤恨不已,自己三萬大軍面對海斯泰因那異教徒屠夫的一千輕騎兩千騎士竟然一敗涂地,這可是十倍的優勢?。」挥廾癫豢耙挥茫? 科爾貝因的三萬教匪大都是輕步兵連皮甲都沒有,就是一些被煽動的教區民眾罷了,此時已潰散殆盡。 科爾貝因牽著馬狼狽不堪的行走在伊馬尼河邊被挖掘河邊濕地中泥炭的工人發現只得再次落荒而逃。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