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夏好聲音》結束了,冠軍沒有懸念,無論是網友,還是現場觀眾,都沒有對蘇小小拿到冠軍,有任何異議。 相比其他選手,雖然也有人找作曲人寫歌,但和木頭人三個字比起來,這些選手的外援,就有些黯然失色了。 就算是作為導師的竇放,給選手寫的歌,都略遜一籌。 直播結束的很快,但網絡上,對于《大夏好聲音》的討論,卻遠遠沒有停止。 雖然議論聲很多,但大體的方向,卻只有三個。 一個是節目本身,一個是冠軍,一個是陳樹人。 關于節目本身,大部份人都在感嘆,天域連著兩檔節目的含金量。 有技術牛的人給出了一張青、揚兩州最近半年前十綜藝的熱度變化圖。 就算不是綜藝圈的人都發現了一個特殊現象,那就是《一起跑》和《大夏好聲音》出來后,青、揚兩州其他綜藝熱度走勢很奇怪。 前三個月,熱度圖很正常,曲線趨于平穩。 直到第四個月開始,《一起跑》橫空出世,空降熱門綜藝第一,曲線一直拉升。 最奇葩的是,在《一起跑》曲線上升的時候,其他綜藝平穩的曲線,先下滑,而后竟然又上升了。 下滑的部分持續了差不多一個多月的時間,剛好就是《一起跑》播放的時間。 有人說《一起跑》的出現掠奪了其他節目的人氣。 是,但不全是。 《一起跑》的人氣上漲,確實有將其他節目的人氣吸收的原因在里面,但更重要的是,它吸收了很多不看綜藝的新人入場。 簡單打個比方,《一起跑》出來之前,假設綜藝節目有100萬人在看,十檔節目,每檔節目平均每檔有10萬人觀看。 《一起跑》出來之后,每檔節目觀看人數下降至5萬,流失的50萬去到了《一起跑》節目中。 但《一起跑》的觀看人數卻不止50萬,而是500萬! 其中50萬是原本就喜歡綜藝的人,剩下450萬都是新入坑的人。 新來的450萬人,他們看完了《一起跑》之后,對綜藝感興趣了,肯定不會就此善罷甘休,于是開始找其他綜藝。 池子大了,自然雨露均沾。 這也是為什么《一起跑》結束后,其他綜藝節目的人氣反彈,甚至超過了《一起跑》出現之前水平的原因。 可惜的是,其他綜藝并沒有《一起跑》的能力,吃下這一波流量。 這種情況,著實讓青、揚兩州的綜藝人,不知道該恨《一起跑》,還是該感謝。 而在《一起跑》之后的《大夏好聲音》更絕。 不僅在結束后熱度反超了《一起跑》,更因為其‘草根’特性,硬生生地又拉來了一批沒接觸過綜藝的人。 可以說,現在青、揚兩州看綜藝的人,至少是半年前的五至十倍! 而這,僅僅是兩檔節目的效果。 除了討論節目的,還有討論人的。 蘇小小,這個剛來揚州啥都不懂的小女孩,在這檔節目結束后,已經達到了四線藝人的人氣水平,甚至距離三線,也已經不遠。 現在只等下個月月初,大夏數據中心更新數據了。 有人猜測,蘇小小會不會在十月來臨之際,突破到三線藝人,成為近幾年,最快晉升三線的藝人。 為此,很多人都在期待著。 而不管是兩檔節目,還是蘇小小這個人,都與一個人有關系,那就是許多人口中的樹哥,陳樹人。 除了一直關注陳樹人的粉絲,很多人在看節目之前,幾乎沒聽過這個名字。 等了解之后才發現,他們幾乎都聽過陳樹人的歌,只不過不知道那些歌是陳樹人寫的罷了。 而隨著這些人慢慢了解后,又發現了更多關于陳樹人的事情。 比如《誰是歌手》里,僅憑一己之力,捧出周義清。 比如寫了一首《如愿》,讓一個四線小藝人登上兩州合并的舞臺。 又比如沉寂十年的復出藝人,憑借他的多首歌曲,不僅恢復二線藝人身份,距離一線也只差一腳。 再比如一首《昨夜書》,讓大導演的票房提升了三分之一。 甚至他自己還寫了多個本子,拍了幾部微電影。 最近很火的那個《屌絲》就是他寫的,劇里每個人,都給觀眾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引領了‘誰還不是個屌絲’的潮流。 一樁樁事情數過去,眾人感嘆之余,又驚覺一件事。 似乎,只要是陳樹人參與的事情里,總有人會在他的幫助下,脫穎而出。 周義清、周路、黃海、蘇小小、謝海奇等等。 沒有陳樹人的幫助,誰認識這些人之前是做什么的? 有網友感嘆:“以前總認為自己牛逼才是真的牛逼,現在我知道錯了,自己牛逼是小乘牛逼,用自己的牛逼讓其他人也牛逼起來,這才是大乘牛逼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