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國專門成立了一家坦克拆解公司,二十多年陸陸續續拆解了1.5萬個裝甲單位。 加上冷戰后服役又正常退役的車輛,封存了大概還有1萬輛。 慢工出細活(磨洋工),夠再拆個十來年的。 夏嶼這次來就是打這些廢銅爛鐵的主意。 既然注定要被拆解回爐,為什么不讓他夏某人廢物利用一下呢? 新車價格太貴買不起,功能太多用不上,維護復雜不會修,阿菲卡的黑人兄弟們真的很需要這些舊的車車。 帶著這樣的使命,夏嶼開始研究起地形,還有這家叫科赫公司的具體運轉流程。 如果他會德語的話,那么下班時間去公司旁鎮子上的啤酒館叫一杯扎啤,邊喝邊聽工人們侃大山是個不錯的選擇。 可惜他不會,他情報的來源主要是隔壁的法語報道。 或許是被傷的太深,髪國媒體對漢斯們的武備異常感興趣,甚至有一家電視臺深入科赫坦克拆解公司做過一期長篇報道。 時間是三年前,消息還不算過時,畢竟這邊的生活節奏太慢了。 三年前就在拆解的黃鼠狼步戰車到現在還在拆,同時也說明步戰車的優先級并不高。 最高的是豹2坦克,從除役入庫到正式拆解不會等待超過三個月,半年就能回歸零件與合金鋼錠狀態。 其中最嚴格的就是那門120毫米滑膛炮,工廠有專門的武器鋼熔煉爐,全程都被攝像頭記錄并上傳云端。 如此嚴格,原因不言而喻,怕流出到地下軍火市場。 只要看緊最關鍵的炮管,車子流出去都不要緊,反正他們賣的也不少,各種性能數據網上都能查到。 這招很有效,沒有槍管的槍再厲害也是個擺設,可對擁有載具整備能力的夏嶼而言,這反而使他獲取載具變得更容易了。 那輛t-64b1m就是這么來的,整車報廢都不要緊,只要載具完整度有70%,他就能將它變成剛出廠的狀態,消耗的不過是系統工時罷了。 至于能不能每次拿走30%的零部件,如此三四次就能湊出另一輛整車。 夏嶼試驗過,這么做可以倒是可以,就是太耗工時了,沒必要精打細算成這樣。 同一型號的廢棄載具,弄一輛和弄十輛耗費的時間、精力、成本綜合不會相差十倍,遠比費勁巴拉薅系統的羊毛更劃算。 接下來的兩天,夏嶼用不同的身份短租了兩間公寓。 其中一間距離本地的物流倉庫很近,他又在物流園的角落里租了一個夠放下十輛步戰車的車庫。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