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項羽英雄蓋世,打起仗來悍不畏死且總是身先士卒,所有的楚軍都愿誓死追隨。所以他說把船沉了,楚兵毫不猶豫就把船沉了。項羽明著告訴大家,后路已斷,唯有前行方有一線生機。楚軍皆從之。 而韓信則是弄權的高手。他不敢身身先士卒,但他腦子絕對夠用。他擺下所謂背水之陣,不但騙了對方也騙了自己人。結果就是讓漢軍“置之死地”,斷其生路,逼其死戰! 兩人雖然一個是陽謀,一個是陰謀,但殊途同歸,最終的目的就是激發士氣,死戰到底! 事實證明,當士氣高漲的時候,完全可以彌補軍力的不足,整體戰力會 所以檄文既要有威懾力,又要有溫度,既要讓對方恐懼自己的力量,還要讓對方感受到有機會活下去希望。 如果讓城內的人感到了絕望,那宋軍只會遭遇到更加強烈的反抗! 如果讓城內的人感到宋軍軟弱,那會刺激起他們的野心和膽量,誤判形勢,盲目反抗,同樣會造成宋軍的巨大損失! 宋軍帥帳之內很安靜。 因為所有人都在思考。 總體戰略方向已定,無非就是優化細節。 既要亮明肌肉,展示出大宋軍隊的戰無不勝的強大力量,又要展現出大宋王朝海納百川的胸襟氣度,讓對方確信,反抗只有死路一條,投降獻城才是唯一的出路! 總之就是要告訴所有人,大宋有信心、有能力統一整個天下,也必將統一天下。任何分裂中原、割據一方的勢力都不得人心終將失敗,都無法和大宋抗衡,大宋是天命所歸! 總之一手胡蘿卜,一手大棒。一手抓文,一手抓武,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而大蜀皇宮內卻截然相反,這哪里是半點大蜀王朝最高統治機構權力中心莊嚴肅穆的樣子,這里簡直已成了亂哄哄的小販聚集的市場,七嘴八舌,人聲鼎沸。 蜀帝孟昶坐在龍椅上捂著額頭,頭痛欲裂。 宰相李昊剛剛提出投誠,立即就引來司徒趙季良的反對! 趙季良大聲呵斥道:“李相!你食君之?卻不忠君之事,妖言惑眾,欺君罔上,簡直大逆不道!我等理應死守城門以報君恩,豈有鼓動皇帝投降的道理?!” 張虔釗、孫漢韶等人隨即附和,紛紛反對李昊的意見! 李昊冷笑一聲,瞪著張孫二人道:“別人也就罷了,就你倆也配提忠君二字?”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