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陵錦佑和經二姑姑聽她描述都露出期待之色,貞繡珠突然被告知要獨立門戶,此時還有些惶惑,卻也不禁被她們感染。唯有良三娘若有所思。 貞錦依便問良三娘:“這些日子,我又想到些改織機的法子,可織得再快些。只是到了景州,我可以去織造局,卻不想住在那里頭。有事的時候進去,平日須容我在外面的鋪子上,開我的制衣坊。” 良三娘道:“從前織造局沒修成這樣時,也有工匠并不住里頭的。我同局使太太說說,只要你肯答應織出足夠的紗羅錦交差,想來要她答應也不難。” 貞錦依又與頡嬸兒和經二姑姑、貞繡珠細細商議了在外頭另開制衣坊的細節,這天又是到深夜才歇。 次日,頡嬸兒先派人去跟鐵匠鋪子約好時辰,貞錦依叫上經二姑姑、貞繡珠、陵錦佑一起去看。良三夫婦來后便住在頡家,知道這事也想看看縫紉機到底是什么樣,良三娘便也隨了頡嬸兒同來。 鐵匠打造出的是一臺鑄鐵的手搖式縫紉機,因時間倉促,細節還沒精細打磨,但大體已有了樣子。 機器的主體是鐵匠做的,底座上的架子、臺板都是做織機的木匠幫忙造的。 里面的零件較為精細,貞錦依托木匠帶著她,考察了數家做針剪等小物的匠人,乃至于鎖匠銀匠之類,最后找到了一家做馬車的鋪子。那家的匠人制作的車軸、車轄、車軔之類的構件,精巧細致,互相銜接得嚴絲合縫,精密之處不下于現代機械上的零件。 貞錦依見了大喜,于是將小的零配件也畫成圖紙,交代給馬車匠人制作。中間往返過幾次,還真的做出來了。 這回貞錦依將做好的小零件裝在盒子里帶了來,親自動手裝配在縫紉機上。之后上下前后細看一遍,再取出隨身帶來的一小瓶菜油,用裹了棉布的小棍蘸了,滴擦在關節部位。最后再用干細布擦拭干凈。 把機子收拾好,這才穿上針線,取出幾塊布片來,用機子試著縫合,一時縫成直線,一時拐幾個彎,一時又連個圓圈,雖比腳踏式的縫紉機慢些,但控制起來并無困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