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它作為一個斜立的六面體,底部的位置還多出了一個負四層作為儲存空間。
所以地下四層,是整座博物館最特殊的地點。它的面積最為狹小,同時也最為陌生。
潼關沒有地下四層的結構圖,但只是簡單進入其中,游走一番后就意識到一點。
這里的布局將小面積儲物空間應用到了極致。比起丁望舒進入此地時的急迫與慌亂,潼關以一種理性的思維銘刻路線。
在簡單的摸索之后,就在腦海中得到了部分布局信息。從入口進來后,一條細長幽暗的通道,分成三個岔路口。
最左是內部人員的休息區和一些雜物區;中間是博物館的操縱區;最右則是通往藏品庫房。
之所以會覺得錯亂。一是由于此地幾乎無光,全靠手電筒照亮,迷惑了空間感;二是這三片區域四通八達、彼此相連,若無構造圖極易喪失方向。
這簡單的構造,潼關稍微觀察之后就得出了結論。但這并不是關鍵,他來到這里的目的,就是為了尋找方慎言,印證一件事情。
盡管他對方慎言的厭惡心理越來越加重,但畢竟現在是任務之中,他要對其余隊員的安全負責。
抱著這種心態,潼關在整合心中布局后,走向了庫房區域。據丁望舒的回憶,她是在員工區向東亂跑,七拐八拐后見到了馮家富的尸體。
那么馮家富的尸體,就不會在員工區,而是操縱區和庫房區。再計算下她奔跑的時間,潼關認為馮家富尸體位置,大概率是在庫房區。
單單是這個死亡地點,就能夠看出馮家富之死,怕是與皮囊有著極大的關聯。
潼關的面色越來越冷,他行走在陰暗的通道內,耳邊除了腳步聲外是無盡的孤寂。
馮家富分別時的那張面孔,不時浮現在他的心頭。若潼關當時可以適當阻止,或是更改計劃,也許一切都不會是這個結果。
鬼,沒有出現。潼關的速度很快,在排除歧路之后,他沒用多久就已經找到了事發地點。
馮家富的尸體,就這樣靜靜地躺在他的面前。手電筒的強光照在他的身上,反射著淡淡的熒光,那是骨渣的原因。
這個曾在博物館外的墻頭,與潼關聊著家常之事的男人,死的如此輕巧和隨意。
鬼物強大的力量,將他七十多公斤的體重,碾成了一張被風就可以吹走的皮。
而潼關心中悲痛之余,卻將手電筒微微向馮家富尸體的左側移動。那里,有一套深藍色的工作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