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53章親上加親?早婚早育?(上)-《重生大唐做可汗》


    第(1/3)頁

    “你們用熱鍛的辦法來打造瘊子甲??”李路到了工部作坊之后,看著作坊的工匠正在揮汗如雨的進行著正火,回火,淬火與退火等熱處理工續,李路一下明白了問題的所在。

    “怎么了知遠?打鐵難道不都是需要這幾道工序?”段綸很是納悶,難道堅昆的鐵匠還有什么竅門不成?

    “還問我怎么了?我不是說了這瘊子甲的真正名稱叫做冷鍛甲,冷鍛甲這三個字你們是聽不懂還是怎么的?”李路很是生氣,自己好心好意的把冷鍛工藝傳授給他們,結果人家還認為這工藝太low,繼續用自己認為技高一籌的熱鍛工藝。李路這個氣啊。

    李路仔細檢查了一下大唐工部冶鐵作坊的精鐵打制的甲片,發現他們無一例外都是熱鍛打造而成。“你們看好了,在退火調質消除應力之后,就不能用火了,要自然錘鍛,還有選取的精鐵必須要有很好的延展性和韌性,不然最后就像你們打制的這些廢品一樣,會斷裂的。”李路把這些工匠們叫過來,跟他們這樣說道。

    “小王爺,您說的那種鐵被稱作百煉鋼,產量極少,好鋼要用在刀刃之上,要是全部拿來打造盔甲,這.......”作坊里最德高望重的老宋頭一臉的難為。

    “啥,你說這叫百煉鋼?”李路納悶了,在他的記憶里,自己采用的西夏技術打制的瘊子甲用的可是鐵而不是鋼啊,在仔細查驗了之后,李路發現就算是老宋頭說的百煉鋼其實也不適合冷鍛,看來自己夠幸運的,占據的那些鐵礦出產的精鐵,竟然稍加處理,就能冷鍛成型。

    噢,想起來了,前世的時候,自己讀過大科學家沈括的《夢溪筆談》對瘊子甲就提到了宋朝人用宋朝這邊的原料造不出真正瘊子甲的事情,就跟沈括生活的宋朝一樣,大唐出的材料也不具備冷鍛的條件,這樣一來用冷鍛的方法就根本沒法加工,不是太軟就是太硬,非要這樣加工的結果就是甲片最終因金屬疲勞而發生斷裂。所以老宋頭他們只能是是用熱鍛的方法來加工甲片,最后樣子做的象那個樣子,而性能卻完全是不一樣的。盔甲甲片的硬度與結構強度,抗沖擊性是一對矛盾的對立體,硬度越高它就越脆,塑性越高,它就越軟。要做到有足夠的表面硬度兼有抗沖擊性能,除了加工手段外,基本性能取決于材料。而材料的來源,是自然條件下的地理資源,天生的,這偏偏是目前的大唐解決不了的.......

    而熱鍛之中的熱處理技術,才是金屬工藝中的最考驗手藝的。這么說吧,這熱處理工藝最主要掌握的就是火侯溫度的問題,在這個時代可沒有什么檢測溫度的設備,全憑工匠們長期積累起來的個人經驗,就是同一個人,同時打幾把同樣的東西,也有軟脆的差異,成功率很低,好不容易打造成型,最后一手難成正品。這也是熱處理技術到后世,華夏也一直落后西方的歷史原因之一。恩,你說熱處理熱大批量鍛造甲片?對不起,那只是一種奢望,打刀劍可以,打甲片難,不要說有多少人能夠掌握這種技術,即便是有很多這樣的人材,那還得看看能不能先滿足做刀劍的需求才行!

    在聽李路說大唐的生鐵不合格之后,李績,李靖,侯君集等大唐的將領們雖然極不甘心,但也無可奈何,雖然這冷鍛甲雖然很簡單有效,技術要求不高,但冷鍛對金屬的抗疲勞性要求很高,并非各地的生鐵都適合,眼下的大唐就是如此。再不甘心又能如何?

    本來以為能有效的降低大唐盔甲的生產成本,沒想到到頭來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好在大唐的明光鎧一點也不差于瘊子甲,那就用明光鎧吧......

    在回到王府剛休息了一會,就看到馬長慶急吼吼的來找自己,“王爺,求你救救老朽的兒媳婦吧.......”

    馬長慶跟著自己來到長安,和自己的家人相聚,馬老頭來到長安之后,一直忙著給堅昆的骨瓷,烈酒,玻璃等特產進行市場拓展,前天他兒子告訴老馬,說是兒媳婦快要生產了,老馬才回到長安城外三里的老家,這來找自己,難道?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陵县| 黑河市| 政和县| 永川市| 贵阳市| 岱山县| 昌平区| 横山县| 通化市| 鹤庆县| 常熟市| 肥乡县| 威信县| 双鸭山市| 大悟县| 安新县| 宁乡县| 宁河县| 胶州市| 巴东县| 曲阳县| 南汇区| 广元市| 鲁甸县| 康定县| 德令哈市| 岚皋县| 八宿县| 万山特区| 塔河县| 宜春市| 云浮市| 上饶市| 鄄城县| 诏安县| 丹东市| 杭锦旗| 垣曲县| 中方县| 永吉县| 河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