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可惜翁心存已經死了,不然他是最合適的。” 曾紀澤道:“恭親王奕這邊呢?最近有些跳啊。” 李鴻章道:“這群人,不成氣候。” …………………… 恭親王奕奏請兩宮太后,為了以防最壞局面發生,需要提前籌建班子,預備和俄國人進行談判停戰之事。 這個消息傳出來之后,他的名聲果然逆轉了。 “六爺果然好樣的啊。” “還得是六爺啊,別人怕蘇剃頭,唯獨六爺不怕,真不愧道光爺冊封的和碩親王,真不愧是我大清江山的擎天玉柱。” 之前,別人罵他綠帽子王,現在旗人們夸獎他是鐵骨頭王。 結果,直接把奕嚇得夠嗆。 你們,你們別害我啊。 本王只是說有必要準備和俄國人談判,完全沒有說要和蘇曳作對啊。 于是乎,這位恭親王又閉門不出了。 但這沒有用,外面旗人們的輿論,還是轟轟烈烈。 北邊戰場的流言,一個接著一個傳來。 最關鍵的是,俄國公使,美國公使也在奕這邊看到了清廷妥協派的旗幟,于是主動前來拜訪。 奕拒絕了,稱自己身體不舒服,不方便見客。 而后,旗人大臣紛紛來勸,紛紛來激。 “王爺,您是宗室首領啊,就算要服從蘇曳的政策,那未來旗人的利益還要不要?如果一點點頭都不敢露,那未來朝堂之上,還有我們的位置嗎?” “我們又沒有反對蘇曳,我們也是為國分憂啊。” “而且蘇曳此人,也不會搞不教而誅啊。” “如果您就這么退縮了,那您的政治生命也就結束了。” 奕還是覺得不保險,沒有直接見俄國公使,而是上奏書,想要和羅曼諾夫男爵會面。 他覺得這樣做,應該是保險的。 兩宮太后也直接照準。 然后,在恭親王府,奕和羅曼諾夫男爵會面。 “男爵先生,上一次懿郡王率領四萬大軍,包圍你們七千軍隊,雙方的傷亡如何?” 羅曼諾夫道:“我們傷亡五千人,但貴國軍隊的傷亡,可能還要更多一些。” 奕道:“依舊是說,你們軍隊的戰斗力,是要超過我國軍隊的?” 羅曼諾夫道:“那是當然的,這才正常,你們軍隊太新了,而我們不久之前和世界最強大的國家發生了一場巨大的戰爭,而且不勝不敗,訓練出了強大的戰斗力。” 奕道:“根據您的判斷,我們兩國在北方的戰事會如何?你覺得我國是輸是贏?” 羅曼諾夫道:“蘇曳殿下是一個天才的指揮官,你們有雙倍的軍力,而且有更大的后勤優勢,所以這一戰大概會不分勝負,誰也奈何不了對方。進入嚴冬之后,雙方會停戰。而我國會源源不斷地增兵遠東,所以這一戰可能會打個兩三年,而等我國增兵到十五萬以上,甚至更多的時候,貴國應該就要輸掉這場戰爭。” 奕道:“男爵先生,您覺得談判,能夠解決我們兩國的分歧嗎?” 羅曼諾夫道:“當然可以,我們的核心區域距離遠東實在是太遠了,軍事成本太高了。所以我們當然希望用政治談判來解決紛爭。” 奕道:“那貴國會獅子大開口嗎?” 羅曼諾夫道:“換成之前,肯定是會的。但是現在貴國軍隊已經表現出了戰斗力,所以我們的要求不會非常苛刻。” 奕點了點頭,然后結束了會面。 ……………… 接下來,奕進行了無比艱難的思想掙扎。 目前留給他的政治空間真的很少了,完全龜縮在家里的話,就徹底失去了政治地位。 不公開反對蘇曳,但是和俄國人接洽,應該是合理的吧。 萬一北邊打輸了,還有備用路線是嗎。 就算沒有打輸,那么不勝不負,演變成為長期戰爭,可能性是最大的。 而一旦演變成為長期戰爭,那國庫是很難支撐的。 到那個時候,用談判來解決問題就變得非常有必要了,所以必須現在就開始謀劃這條路了。 我這也是為國為民。 于是,奕就給自己制定了清晰的方略。 不反對蘇曳,更不會公開否定蘇曳,就是默默去走談判路線。 于是乎,奕終于和俄國公使進行了會晤。 雙方進行了淺嘗輒止的會談。 果然,俄國公使提出的條件也遠沒有之前苛刻了。 只要承認《璦琿條約》、《清俄北京條約》、并且租借旅順口九十九年,便可以停戰。 奕這邊當然沒有答應。 他這樣做,只是在尋找自己的政治路線。 但是他想要低調,旗人們可不愿意低調。 他們開始拼命造勢,說北邊根本打不贏了,等到未來俄國人增兵到十五萬,二十萬,那大清就有滅國之危了。 況且,這每年兩千萬的軍費,國庫如何承受的住。 所以用政治談判,才是唯一的選擇。 接下來,許多旗人大臣紛紛上奏兩宮太后,奏請成立新班子和俄國人談判停戰事宜,以恭親王奕為首。 而后,太后就問總理衙門大臣的田雨公和文祥,是否有必要準備和俄國人的停戰談判。 田雨公和文祥皆表示反對,說這樣只會讓俄國人低估我們的意志。 頓時,有旗人大臣質問道:“幾年之前,英法聯軍打進京城那一幕,忘記了?真到了那一天,你們二人承受得起這個責任嗎?” “和俄國人的戰爭,已經持續了一年了,國庫已經難以為繼了,如果再打個兩三年,越打越大的話,國力是否能夠承受?” 因為經過了幾波的殺戮,現在已經沒有人敢公開反對蘇曳了。 所以,只能用另外的政治名義。 而一旦開啟談判路線,某種程度上,也就是否定蘇曳的戰爭路線。 如果未來這一戰真的輸了,又或者演變成為延綿幾年的大戰,那他們的立場就能獲得主動權了。 隨著冬天的日益臨近,他們的主張也仿佛越來越正確。 勝利的希望,也仿佛越來越大。 …………………… 慈安太后又去當時和蘇曳的拜堂的私宅了。 此時,正在和真真一起用餐。 “真是愁人,這群人一點都不消停。”慈安道:“最近老六和老七的福晉,還來拜訪你嗎?” 真真道:“好久沒來了,外面旗人罵得難聽,聽說恭王對六福晉發火了。” 慈安道:“哼,他們這對兄弟,都沒什么出息。” 她口中的這對兄弟,就是指奕和咸豐皇帝了。 真真道:“現在他們鬧得還不兇,還不敢公開鬧,但如果寒冬到來,兩軍停戰,把戰事拖到明年的話,那他們就會公開站出來鬧了,甚至又會再一次站出來反對我們家王爺了。” “真到那個時候,就希望西太后不要有其他的念頭。” 慈安道:“她大概還不會如此不智吧。” 真真道:“誰知道呢?她心中可是藏著恨的,而且京城中,榮祿和景壽加起來的軍隊超過了六成,這可是她能指揮得動的。我們王爺的軍隊要么在西北,要么在黑龍江。” 慈安道:“如果打不贏的話,戰事拖到明年的話,我們的那位爺還會回來嗎?” 真真一愕。 太后娘娘,您也這樣稱呼嗎? 真真道:“如果真拖到明年,那王爺大概率不會回京,會一直呆在北邊。” 太后娘娘道:“那真是太煩人了,好久都沒見他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