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而且,幾乎每一次重大選擇,都選擇在蘇曳的對立面。 這一次,石達開、陳玉成十幾萬大軍,輕而易舉地破了常州,無錫,蘇州,你李鴻章沒有責任嗎? 接下來你重兵防守松江,逼迫石達開和陳玉成南下攻打浙江,不就是給蘇曳難堪? 不就是暗中幫助僧格林沁和勝保? 李鶴章(李鴻章三弟)道:“關鍵是二哥能不能做沈葆楨?” 沈葆楨就是在關鍵時刻,背叛了湘軍,投靠蘇曳。 如今,他已經是蘇曳麾下大員,掌管九江經濟試驗區,雖然免去了江西巡撫之職,但很可能成為朝廷的洋務大臣,直接進入軍機處。 當然,這一切先決條件就是蘇曳贏得這一場決戰,掌握中樞的絕對主動權。 周馥道:“當年的沈葆楨是走到了絕境,所以背叛湘軍,投靠了蘇曳。但是從此之后,他在士林的名聲也徹底壞了。現在關鍵的問題是,大人愿意做沈葆楨嗎?” 說來也奇。 李鴻章勉強也算得上是洋務派,蘇曳也是洋務派。 兩人明明應該志同道合的,但李鴻章從內心深處就是不愿意跟隨蘇曳。 他想要的是沈葆楨的位置,但如果他投靠蘇曳,能夠得到這個位置嗎? 毫無疑問,不可能。 最關鍵的是,他是江蘇巡撫,而且手中握著幾萬大軍,也都是湘軍出身。 他要投靠蘇曳,也要看湘軍認不認。 長期以來,湘軍和蘇曳之間,亦敵亦友。 但歸根結底,還是漸漸走向了敵對。因為蘇曳的政策非常清晰,未來要大裁湘軍。 這支軍隊是多少人的活路,多少人的利益? “我不是沈葆楨,我也做不了沈葆楨。”李鴻章斬釘截鐵道:“但是蘇曳大人在南邊和石達開、陳玉成廝殺,我們也不能坐視旁觀。” “作為江蘇巡撫,我有責任收復失地。” “傳令下去,軍隊集結,準備收復蘇州。” 這話一出,周馥臉色微微一變。 作為幕僚,他是希望自己的幕主李鴻章依舊在上海按兵不動,坐視蘇曳和僧格林沁之間斗個你死我活。 但是,李鴻章出兵蘇州代表著什么? 現在鎮守蘇州的太平軍將領是林啟榮,他和蘇曳關系的密切程度,眾所周知。 接下來,如果蘇曳能夠消滅石達開和陳玉成的話,就能用最快速度率軍北上,直接拿下蘇州。 甚至不需要一兵一卒。 如果李鴻章出兵拿下了蘇州、常州、丹陽、無錫、鎮江。 那這些大功都和蘇曳無關了。 偏偏還無法指責,因為李鴻章本就是江蘇巡撫,完全有收復之地的責任。 所以,李鴻章出兵攻打蘇州,就是幫助僧格林沁和勝保。 唇亡齒寒。 肅順、端華等人輸了,那接下來湘軍也就危了。 既然選擇了站邊,李鴻章決定一站到底。 次日! 李鴻章率領幾萬湘軍,五千洋槍隊,浩浩蕩蕩朝著蘇州殺去。 ………………………… 蘇曳在行軍去杭州戰場的半路上,收到了情報處的急報。 李鴻章出兵蘇州。 收到這份情報,蘇曳面孔微微抽搐一下。 看來湘軍確實是要一條道走到黑了。 當時為了對抗皇帝,蘇曳和湘軍有過短暫的蜜月期,不過就算那個時候也大多同床異夢。 每一次和曾國藩打交道,都非常困難。 每一次都要付出更多的利益,才能換來對方的合作。 隨著蘇曳進入中樞,這種蜜月合作期戛然而止。 因為曾國藩、李鴻章等人清楚地知道、若肅順和端華等人代表中樞,那就容得下湘軍。 蘇曳代表中樞,就容不下湘軍。 在他們自己看來,也是別無選擇。 但偏偏蘇曳是完全偏向于漢人的,他來執掌中樞,未來肯定會有源源不斷的漢人大臣進入中樞,執掌國家權力。 但曾國藩他們想要的太多了,兵權,治權,財權,統統都要。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隨他去吧。”蘇曳笑道:“李鴻章覺得蘇州好打,覺得林啟榮和李世賢好打,那就讓他打打看。” “李世賢和我們打起來有些放不開,因為在他心目中,我是他老師。但是和李鴻章打,他就能完全放開了。” 這份情報,也只是讓蘇曳稍作停留了幾分鐘,然后繼續率軍南下。 …………………… 太平軍在杭州大本營。 石達開和陳玉成,正在抽煙。 “天國內,很多人都可以投降蘇曳,唯獨我們二人,絕無這種可能性。”石達開嘆息道:“我和他積怨已久,而你是為什么?” 陳玉成道:“不知道為何,就是不服氣,然后對立到了今日。” 他也不愿意多談,但反正事已至此,他不后悔。 對杭州的攻城戰,也已經持續了好幾天了。 非常兇猛,但始終沒有攻破。 當太平軍大軍殺入浙江之后,王有齡的策略就非常清晰,集中一切力量守杭州,所以嘉興和湖州幾乎沒有遇到什么抵抗就淪陷了。 杭州將軍麾下的軍隊,因為大裁軍,也有些靠不住。 但是浙江團練,浙江綠營卻是王有齡親自抓的,而且過去幾年多次參戰,戰斗力談不上很高,但是武器裝備也很少。 不管是王有齡,還是蘇曳都舍得下大本錢,武裝浙江的軍隊。 所以這幾日的攻城戰,雖然太平軍無比之兇猛,而且許多次都已經險象環生。 但是蘇曳的軍隊太猛了,一次又一次把太平軍推下了城墻。 太平軍最擅長就是地道戰,直接把地道挖到城墻下,然后用海量的炸藥炸塌。 甚至形成了路徑依賴,每一次攻城都等著這一招奏效。 這一次攻杭州城也不例外,幾千名工兵,同時十幾條地道開鑿。 但這是需要時間的,更加需要運氣。 至少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條地道挖到杭州城墻之下。 而等到蘇曳在嘉興戰場大獲全勝的消息傳來之后,杭州城守軍更加士氣高昂了。 于是乎,石達開和陳玉成面臨一個選擇。 是原地留守作戰,還是全軍西撤,退到安徽。 但幾乎沒有什么糾結,石達開和陳玉成就已經決定下來了。 原地駐守,原地作戰。 原因很簡單,十幾萬大軍原地防御的話,會有非常巨大的陣地優勢。 但十幾萬大軍撤退的話,那就不是一個整體了,很容易被蘇曳各個擊破。 而且他們圍攻杭州這么久,已經構建了非常成熟的防御體系了。 密密麻麻的溝壑,不計其數的營寨。 ……………………………… 三日之后! 蘇曳率領兩萬多大軍感到了杭州戰場。 來到了山頂的高處,用望遠鏡觀察整個戰場,都是倒吸一口涼氣。 整個杭州城已經完全被包圍得水泄不通了。 杭州城西大部分都是西湖,所以陳兵不多。但是東,北,男三個方向,全部都是太平軍的營寨。 東南方向的萬松嶺,鳳凰山地形非常特殊,兩座山一半在城內,一半在城外,也沒有成型的城墻。 但也就是這兩座山,雙方的防御是最密集了。 太平軍超過半的炮兵陣地,都在這兩座山上,能夠居高臨下炮轟杭州城。 王世清道:“大帥,很難打啊。” 蘇曳點頭。 確實非常難打。 別看這是內外夾擊,但是太平軍的陣地太完整了。 不計其數的戰壕溝壑,不計其數的拒馬,不計其數的營寨。 在熱兵器戰爭環境下,其實和攻城沒什么區別了。 蘇曳剛剛經歷過一場類似的戰斗,就是和李世賢在嘉興城內的巷戰。 石達開和陳玉成的十四萬大軍,幾乎防御到了牙齒。 蘇曳強橫無比的騎兵,在這種地形很難發揮作用。 這種戰場,就適合打呆戰。 用火炮和強大的陸軍,一點一點往前推。 但這種打法,蘇曳的兵力遠遠不夠。 他能夠直接用來攻擊的軍隊,只有區區一萬來人,除非把騎兵當成步兵來用,但這是不可能的。 隨著雙方的進步,仗已經越來越難打了。 蘇曳的兩萬多大軍到達戰場之后,也開始依山構建防御陣地,并且和石達開、陳玉成的大軍保持一定的距離。 相較而言,山東戰場真的要原始初級得多了。 …………………………………… 第一天,沒有戰事。 第二天,沒有戰事。 第三天,依舊沒有戰事。 蘇曳這邊沒有急著攻打石達開和陳玉成大軍,而太平軍那邊也沒有急著攻打杭州城。 蘇曳的帥帳內,用最短的時間內,構建了一個戰場沙盤。 戰場地圖,戰場沙盤,都非常精準。 太平軍十四五萬的大軍,陣地延綿幾十里不止。 參謀部,拼命尋找石達開、陳玉成大軍的破綻, “大帥,至少從防御角度而言,幾乎找不到成規模的破綻。” “首先,這里到處都是防御工事,到處都是戰壕,騎兵不適合沖殺。” “我們的步兵非常強大,肯定能夠殺穿發逆的某一個方向防線,但就算殺穿了意義也不大,很容易陷入敵人的包圍。” “杭州城守軍四萬四千人,但是能夠和我們內外夾擊的,大概只有一萬八千人,加上我們能夠用來攻擊的步兵,也就是三萬人左右。” “城北敵人最薄弱,太平軍大概只有四萬人左右,我們三萬人內外夾擊,殺穿發逆的北部防線是可以做到的,但這樣一來發逆在東邊的五萬人,東邊西湖方向的一萬人,一定會支援北部防線。屆時我們的三萬人,大概會面臨十萬敵軍的包圍。” “當然,就算被十萬人包圍,我們也未必打不贏。但是……代價會非常大,而且戰局會拖的很長。” 蘇曳看著沙盤,緩緩道:“時代變了,戰場也變了。” 參謀部軍官道:“有三個方案,依舊可以殺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蘇曳道:“空襲,對嗎?” 參謀部軍官道:“是的,我們曾經用飛艇從承德劫走了慈安太后和小皇帝,但對于空中的威脅,發逆依舊是沒有防備的。” “發逆的軍隊經過了幾年的蛻變,也已經從冷兵器發展到了熱兵器,所以戰爭模式改變了,讓陣地戰變得更加難打。” “但是有一點,熱兵器的軍隊需要大量的彈藥,而發逆大軍完全沒有任何防空意識,所以大概還是會把火藥,炮彈,子彈等重要物資擊中存放。” “所以我們有三個方案。” “第一個方案,找到發逆的彈藥庫,進行空襲引爆。” “第二個方案,找到發逆的糧食庫,空襲點燃。” “第三個方案,找到陳玉成和石達開的指揮部,進行空襲斬首。” “因為空襲具有非常大的偶然性,必須一擊成功,否則敵人會進行防御。所以三個方案,必須選擇一個進行。” 蘇曳道:“放棄第二個,十幾萬大軍所需要的糧草是天文數字,我們的飛艇數量少,載彈量極低,哪怕是汽油彈,最多能夠燒掉敵人幾分之一的糧草了不起了。” 不管是空襲引爆彈藥庫,還是對陳玉成和石達開進行斬首空襲,都會有奇效。 蘇曳道:“情報處立刻行動,尋找陳玉成和石達開的位置。尋找發逆大軍彈藥庫的位置。” “是!” ………………………………………… 僅僅幾個時辰后,情報處軍官就前來匯報。 “大帥,我們得到了一個時辰前石達開和陳玉成的具體位置,但基本上他們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轉移一個地方。”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