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兩萬五千人登船完畢。 湖州城就是他和譚紹光打下來,這位堵王也算是歷史上太平天國最后的輝煌之一。 「山東的八旗和綠營大受鼓舞,山東巡撫已經率領近兩萬人,前去和僧王會師了?!? 王天揚率領第二師一萬人,穿過了長江口。 …………………… 「屆時就是天下四分了,整個清廷就只剩下直隸周圍幾省了?!? 「山東那邊開打了嗎?」蘇曳問道。 隨著一聲令下,裝備連珠步槍的一千多人開始沖到前面。 「我們袁家在項城勉強算是地主大戶,但我家真正崛起也就是從我開始的。你雖然是馬家,但你和西北馬家也沒什么關系吧,你家也是從你考中進士之后,才開始發達的吧?!? …………………… 就是邀請袁甲三率軍南下,收復杭嘉湖。 抓住這個極度難得的機會,拼命地增加火藥。 李岐道:「當然?!? 在安徽的時候,左宗棠為人依舊霸道,他和馬新貽的關系也就是馬馬虎虎。 蘇曳道:「世賢不愿意和我作戰?」 緊接著,就是風清云涌。 歷史上此人需要幾十年后才會徹底發跡,先后受文祥、李鴻藻、奕等人的提攜,幾次蹉跎后進入中樞,執掌大權。 馬新貽立刻起身道:「下官寸功未立,實在惶恐?!? 頓時,一萬八千名漢人軍官和士兵,整整齊齊往前走了十幾步。 蘇曳背后有西太后,肅順和端華等人背后有東宮太后。 李世賢深深吸了一口,然后仿佛陷入了陶醉。 「前進!」 哪怕最后死于一個捻軍小兵手中,也改變不了他是清廷擎天玉柱的事實。 一旦開戰,那就是尸山血海,昏天黑地,延綿幾百里的戰場,廝殺不絕。 袁甲三道:「出現了一股強大的海盜,各國聯合的海盜,把海參崴上的俄國人屠殺干凈了,又冒險北上,殺入黑龍江,炮擊了海蘭泡的俄軍。」 嘉興的太平軍守將侍王李世賢,這是英王李秀成的堂弟。 馬新貽又接待了另外一個使者,這是朝廷中樞來的使者,代表著八旗王公而來。 「馬大人,告訴您一個好消息,僧王率領不足一萬騎兵,在武定府擊敗了近三萬捻軍,開局大獲全勝啊。」 「天王,不錯的……」李世賢忽然道。 蘇曳麾下,沒有什么名將,因為成軍之后,關鍵性戰役都是他親自率軍打出來的。 「應該開打了?!购槿穗x道:「僧格林沁的騎兵速度極快,他完全瘋了,不眠不休地進兵,把自己綁在馬上睡覺。大部分軍隊就跟不上他,他帶著不到一萬名精銳騎兵,幾天之前就殺入山東了,勝保帶著大部隊在后面追。」 蘇曳望著僧格林沁的背影,久久無言。 「我們大英帝國 的已經集結了六千軍隊,就等在外海了?!? 蘇曳一聲嘆息,將杯中之酒一飲而盡。 「屆時,廣西,廣東,福建,浙江,江蘇五省連成一片,我天國之大業就徹底活了?!? 「勝保大人率領的主力大軍,也很快就要進入山東境內了?!? 因為捻軍現在是不成熟的,甚至不統一的。 蘇曳道:「他太想要證明自己了,八里橋之戰,被他視為最大恥辱,而且他想要在戰斗中練兵?!? 李鴻章離開安徽就任江蘇巡撫后,左宗棠成為了安徽布政使。 「您看,您率領這一萬七千人攻打我嘉興,我李世賢自認還不是那么無能,所以想要短時間內攻克嘉興很難,而您這邊一開打,黃文金立刻率軍前來,內外夾擊您的軍隊?!? 幾乎所有的捻軍,都朝著山東匯聚,要和僧格林沁決戰。 …………………… 但已經無計可施了。 所以早早就集結了軍隊,隨之準備幫助蘇曳作戰。 六萬人守城,石達開陳玉成十五萬大軍攻打。 在嘉興停留已久的蘇曳一萬七千大軍,正式開始攻打嘉興城。 整個天津兵站再一次空了,榮祿再一次成為這個兵站的主人。 僧格林沁率領一萬騎兵在山東武定府遭遇大股捻軍,大約兩萬多。 皇族使者道:「馬大人,您作何想法?」 蘇曳道:「詳細說說?」 馬新貽就站在地圖面前,拼命地思考整個戰局。 石達開和陳玉成正式攻打杭州。 只要蘇曳長江艦隊撤走,他們就立刻闖入長江,造成既定事實。 蘇曳道:「我們朝廷中樞分裂,陷入對立。這對于你們,對于湘軍來說,都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對嗎?」 馬新貽和袁甲三關系密切,長期在袁甲三的庇護。 馬新貽陷入為難。 馬新貽道:「下官還是要權衡一下?!? 石達開和陳玉成部,總共十八萬大軍。 他的政治大業,完全寄托于蘇曳一人之身。 頓時間杭嘉湖平原大會戰,正式爆發! 頓時將城頭上的太平軍完全壓得抬不起頭來。 「少荃兄請起?!固K曳道:「過去一兩個月時間內,你和發逆連番作戰,有何感受?」 牽一發而動全身。 以至于很多人都忘記了,他的軍隊是何等之強大,何等之兇猛。 「這對于您來說,是生死決戰。對于清廷的八旗王公來說,也是生死之戰。」 有兵就是草頭王。 「轟轟轟……」 兩支軍隊在長江會合之后,沿著運河一直南下,穿過了江蘇,進入了浙江境內。 所以一直到現在,他都沒有明確表達過立場。 安徽布政使馬新貽微微一愕。 六一.二二三.一四五.七四 「我決定了,你隨意!」 淮安,漕運總督衙門。 袁甲三道:「九江那邊,給我分享的情報?!? 進行了徹底的火力壓制。 ………………………………………… 害怕在馬背上睡覺摔下來,就直接用繩子把自己捆在馬上。 次日! 袁甲三設宴了豪華宴席,款待了皇族使者。 袁甲三道:「蘇相做事,一貫天馬行空?!? 頓時,超過一萬四千人的旗人士兵整整齊齊向后轉。 他拿出地圖,在 上面標注出石達開部,陳玉成部,黃文金部,李世賢部。 他望著百米之外的蘇曳,靜靜無言。 馬新貽道:「那真是天大之喜啊,僧王真不愧是大清的擎天玉柱?!? 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僧格林沁和勝保這邊的戰好打得多。 「這支軍隊現在裂成了兩半,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合二為一。」 浙江巡撫王有齡手中兩萬六千人的軍隊,加上蘇曳前往增援的一萬八千人,總兵力達到四萬四。 幾日之后! 上面的內容非常簡單,蘇曳邀請馬新貽率軍南下,參與對發逆主力的大會戰。 驚天的巨響! 嘉興城無比堅固的城門,直接被炸飛了。 都知道這位蘇相直,沒有想到這么直。 「所以蘇相,您率軍進入杭州吧,這樣您才有活路,像現在這樣,您的軍隊夾在我們三股大軍之中,隨時都有覆滅之危?!? 哪怕在太平天國要滅亡的時候,黃文金已經打出了漂亮的湖州保衛戰,消滅清軍近萬人。 「任何理由,哪怕您把民族大義擺在面前,也很難讓我們放棄終身奮斗的事業?!? 湘軍大佬皆不動,而他這種帶軍隊的準大吏,就面臨全面的拉攏了。 就算歷史上八里橋慘敗之后,他的名望徹底跌落,被罷了親王,但新帝繼位后,天下大亂,依舊是僧格林沁帶領清軍東征西討,消滅了幾十萬的捻軍,平息了大部分叛亂。 而且,他們率領的也是熱兵器軍隊。 之后,李左宗棠跟著蘇曳去了陸軍部,所以新的布政使成為了馬新貽。 袁甲三道:「這些年,我們屢敗屢戰,一直在朝廷和湘軍的夾縫中生存,誰也不待見我們。我們仗雖然沒有打得多好,但起碼一直扛到了現在?!? 蘇曳道:「這一戰如果勝了之后,我會繼續推動接下來的改革。先讓帝國陸軍中所有旗人必須退出旗籍,未來幾年內,徹底改革旗務,未來也就不在有八旗這一說法了。」 蘇曳一萬七千人,要攻打兩萬人的嘉興城,還要防備湖州城的一萬人。 李世賢道:「對,這是整個天國的戰略。別看林紹章,洪仁發,洪仁達和您的利益關系密切,但面對天國生死存亡的戰略發展機遇,他們也是一條心的。」 袁甲三和馬新貽很驚詫,蘇曳大人明明是你的嘉興戰場最危急啊。 蘇曳率領大軍來到了上海長江口。 皇族使者道:「安徽距離山東也不遠,馬大人可愿意率軍前去支援山東戰場啊,未必真都要作戰,就是做個架勢?!? 馬新貽陷入艱難抉擇。 如此一來,把握大得多。 馬新貽立刻起身,彎腰接過蘇曳的親筆信。 覺得自己背負著一個巨大的使命感,八旗之復興。 隨著一聲令下,一萬八千人漢人士兵,邁著整齊的步伐,朝著天津港口進發。 仿佛即將到來的決戰和他沒有關系一般。 幾乎在三股太平軍的包圍之中。 ………………… 「衛隊,出擊!」 袁甲三盡起漕運衙門所有的戰船,所有的軍隊,傾巢而出。 「我已經決定了,率領軍隊南下,加入杭嘉湖戰場,至于你馬新貽作何決定,你自己決定吧?!? 他也確實稱得上屢敗屢戰了,尤其是被陳玉成打敗了不知道多少次,帶著幾個殘兵敗將一次又一次逃跑。 馬新貽道:「竟有此事?如何做到的?朝廷在黑龍江的八旗兵孱弱,完全擋不住俄國人的兩萬大軍啊?!? 皇族使者道:「這猛不丁的就天下大亂了,實在讓人錯愕啊?!? 「對于天國大業來說,只要攻下了杭州,那整個浙江就不在話下,而閩浙總督徐有壬此時率軍在長江口和洋人對峙,我們大軍直接殺入福建,殺入廣東和廣西。」 蘇曳的一萬七千人,就在暴風眼之中。 「一旦您的軍隊陷入困局,那南邊的陳玉成和石達開,再派兵幾萬北上?!? 瘋狂傾瀉著整個戰場。 整個騎兵師七千人,僧格林沁拿走了四千人,蘇曳拿走了三千人。 是啊,很多人都這么說。 捻軍大部分都是民,而太平軍要強得多了。 蘇曳拿出一包煙,問道:「抽嗎?」 蘇曳道:「在世賢兄心目中,我蘇曳還是***嗎?」 誰贏,誰主宰中樞。 這是蘇曳穿越以來,面臨的一場最大規模戰爭。 頓時間,李鴻章率領的幾萬大軍,還有洋槍隊就徹底空了出來。 蘇曳也拱了拱手。 「您知道石達開和陳玉成最痛恨的就是您,在他們眼中,只要能夠擊敗您,徹底消滅您,那比什么都重要?!? 接著,他又道:「英國人已經在外海集結了幾千軍隊,隨時準備登陸嘉興,幫助蘇曳作戰,但是他拒絕了?!? 接著,洪人離離開了營帳,朝著嘉興城而去。 蘇曳道:「世賢,就如同你說的那樣,這一戰我大敗。你們趁著這個千載難度的機會席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甚至云南。然后整個國家分成四個部分,清廷、湘軍、太平天國、捻軍,然后會出現何等局面?」 此時,整個安徽都是湘軍的地盤,馬新貽也勉強算是依附于湘軍。 馬新貽道:「慚愧,慚愧,屢敗屢戰。」 洪人離坐在蘇曳懷中道:「可是,他麾下的主力騎兵,還是你訓練出來的?!? 一萬四千名旗人士兵,朝著南方的山東進發。 招降之話,沒有說出口。 美、俄兩國的戰艦,依舊卡在長江口。 一打,完全是暴風驟雨一般的瘋狂進攻。 「您這一萬七千人,很可能就會面臨三面夾擊,屆時會有全軍覆滅之危,而松江的李鴻章部會見死不救的?!? 很快,整個城門下就堆積了數量驚人的火藥。 或許是歷史的巨大慣性?此時鎮守湖州的太平軍守將,依舊是黃文金。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