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接下來的內容就幾乎什么都看不下去了,實在是天顛覆了。
八旗乃是國本。
大清起家,靠的就是八旗軍。
大清入關之后,定鼎天下,靠的也是八旗軍。(其實未必)
八旗軍就是大清,大清就是八旗軍。
要是把八旗軍裁撤了,那……那還是大清嗎?
知道你動作會很大,但是這也太大了。
這個折子非常厚,整整兩萬多字,全部都是如何組建新式帝國陸軍的細則。
慈禧太后頓時間有無數話想要說。
你蘇曳也是八旗的啊,你現在也是正經宗室啊。
而且最關鍵的一點,蘇曳當時你也向先帝申請要訓練新軍,僅僅不到三千新軍而已。
結果呢?
結果你和先帝鬧翻了,最后這支新軍完全聽從你的命令,甚至直接北上另類清君側了。
你就是靠著你的新軍進入中樞的。
那……那未來,組建新的帝國陸軍之后呢?
現在有多少人都說你是董卓,說你是曹操,但是這幾個月進入中樞之后,你做得很好啊,和大家的關系都很密切,大家也根本不說你是董卓和曹操了。
現在你來這么一手,難道不怕董卓和曹操之說再起囂塵嗎?
說來,蘇曳進入中樞之后,還真的非常平靜。
想象中的爭權奪利,想象中的政斗,也幾乎都沒有出現。
雖然蘇曳依舊沒有太多的班底,但是朝廷大臣,中樞大員,就這么直接承認了蘇曳的權力,也愿意服從他的命令。
無它!
有一個最根本的原因,蘇曳是宗室。
大家狠狠斗了一圈后,發現斗不過你蘇曳。
那成,那大家就服你。
畢竟肉爛在鍋里,你也是祖宗血脈不是。
恭親王奕那一句話就說透,兄弟間鬧矛盾。
但是現在,蘇曳這是要把大清的根基和國本都掀掉。
這,這怎么可以?肯定會引起天翻地覆的啊。
足足好一會兒,慈禧道:「蘇曳,咱們關起門來說幾句知心話。」
頓時,太監安德海將三希堂的房門徹底關閉上了,屋內只留下了慈禧,慈安和蘇曳三人。
「歸根到底,你和先帝也是兄弟。」
「你和我們,關系也……」
「總之,我們是一家子,對嗎?」
蘇曳道:「是的,太后。」
慈禧太后道:「我們之前也慪氣過,也鬧過,還差點打起來,但因為骨子里面流著一家人的血,所以姐姐被你接走之后也立刻站在你這邊了。」
慈安太后秀美恬靜的臉蛋微微一紅,說歸說,干嘛扯上本宮呀?
「再到后面,你率軍北上承德,你有兩萬軍隊,承德有七八萬軍隊,但我們腦子里面的念頭就是不要打,別內戰。也是因為一點,你是自家兄弟,承德這邊服服軟也不丟人。換成其他人,只怕早就打得尸山血海了,別看這七八萬軍隊打洋人無能,完全打不過。那是因為知道洋人不會搶大清的江山,如果換成漢人的軍隊,那這七八萬也會拼死一戰。」
「大家愿意服你,也因為你是八旗之一,你是宗室之一,想著你本事大,能夠帶領大清走出困境,走向富強。但不是要讓掀翻國本啊,你如果掀翻了國本,那大家就不認你,不服你了。」
蘇曳沉默了好一會兒,開口道:「太后,站在您的角度,如果
臣想要篡權,應該如何做?」
這話,直接把慈禧和慈安嚇了一大跳。
你這話,太大膽直接了啊。
蘇曳道:「我現在已經進入中樞了,九江經濟實驗區那邊也已經進入正軌了,財政也會漸漸豐裕起來。我只需要和曾國藩達成妥協,兩家合力滅掉發逆,收復南京。接著我向洋人簽訂密約進行妥協,很多外交難題,也會迎刃而解。」
「太后,我想要不斷立下大功,完全執掌中樞,難嗎?」
「王莽謙恭未篡時!」
「若不是為了國家,為了江山社稷,我何至于去干這么難的事,這么大的事情?」
「誰都知道,奪權難,守權更難,但革新才是真正的難上加難。」
「稍稍一不小心,就是粉身碎骨。」
「大家都等著臣進入中樞燒的第一把火,臣有過很多方案,甚至有幾個又漂亮,又能振奮人心,還好干。」
「但臣還是挑了這個最難干的。」
「為何?因為軍事改革是國家革新的基礎,軍事完不成改革,后面所有的革新,都成不了,也都不徹底。」
「現在表面上朝廷有中樞,而且還能發號施令。但是除了北方之外,南方所有省份有幾個聽朝廷中樞的啊?他們自己有兵權,有財權,關鍵時刻,根本指揮不動。」
「看看曾國藩就知道了,讓他去打安慶,也不去打了。天天和洋人做貿易,天天挖九江經濟實驗區的墻角,天天擴軍,他想要做什么?」
「臣真是想了又想,發現了軍事改革,是一切改革的根基。」
「只要軍隊改革不了,那后面的一切都是空中樓閣。」
慈安太后道:「蘇曳,要軍事改革也行,就不能徐徐圖之嗎?」
蘇曳道:「太后,其他很多事情可以徐徐圖之,一點一點來。唯獨軍事改革,一定要快刀斬亂麻,一定要一舉定乾坤。」
「但凡改革,往往是中樞用十分力氣,到了中間就剩下六分,到了末端連三分都剩不下來了。」
「如果徐徐圖之,百分之百的結局就是掛羊肉,賣狗肉,雷聲大,雨點小,最后不了了之。反而會成為一群人貪污的盛宴。」
蘇曳繼續道:「太后,我們朝廷當務之急是要先統一國家政權,把各省的財權和兵權收上來。但是現在到處都在叛亂,沒有一個強大的陸軍,如何能夠平息這些叛亂。」
慈安太后道:「本宮不太懂啊,但……但如果讓曾國藩他們去平叛,平叛完成之后,再裁撤他們的兵,不可以嗎?」
歷史上,清廷就是這樣做的。
蘇曳道:「對,這是最容易,最輕松的做法。但是到那個時候,這些個地方省份也就不歸中樞掌管了。甚至未來的中央軍隊,也不歸中樞掌管了。」
蘇曳當然不是危言聳聽,最后的北洋陸軍,北洋水師,已經是清廷的絕對主力了,但他們歸中樞嗎?
蘇曳道:「太后,容易走的路,都是不歸路。」
「現在京營八旗十萬人,地方八旗十二萬人,光養這些軍隊每年直接就要花掉一千多萬兩銀子。」
「但是這些軍隊有戰斗力嗎?不管是剿發逆,還是對英法聯軍,這二十幾萬軍隊發揮過什么大作用嗎?」
要是有戰斗力,也就不會有今天的結果了。
慈禧太后道:「蘇曳,那能不能不要裁撤?而是革新呢?你不是練新軍嘛?就按照你的方式,找洋人教官,用新陸軍標準,重新編練這些八旗軍呢?」
這招術,歷史上清廷也用過,屁用沒有。
「沒用的。」蘇曳道:「剛才臣已經說了,八旗軍根子上已經爛掉了,
所以要徹底顛覆。如果僅僅只是革新軍隊,那才真的是白白浪費國帑,成為少數人發財的工具。」
慈禧太后道:「本宮也知道,重癥要用猛藥,但是身體太虛弱了,這一劑猛藥下去的話,只怕撐不住,直接死了呢。」
蘇曳道:「太后娘娘,現在是最好的機會,也是最后的機會了。英法聯軍打進北京城,先帝北狩,大清前所未有之恥辱。這個時候人心思變,還有一點動力革新。現在不改,以后越來越難改。」
慈禧太后道:「不是要搞洋務運動嗎?搞了洋務運動,國家財政就有錢了,就等于大清身體也強健了一些,這個時候再用猛藥,是不是更穩妥一些?」
歷史上,清廷也是搞了一陣看似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使得財政大大緩解,國力仿佛也有所增長,號稱同治中興。
但是結果有用嗎?只是稍稍掀起一陣波瀾,整個國家又很快沉淪了下去。
所謂的同治中興,也只是假象而已,連曇花一現都算不上。
最后到了甲午戰爭,庚子國變,所有的遮羞布被扯得干干凈凈,整個國家和民族徹底沉淪到黑暗地獄。
蘇曳緩緩道:「太后,在洋務運動之前,一定要完成軍事改革。否則洋務運動,也注定不能徹底,國家也不能真正工業化,一切都會浮于表面。」
「臣有一句話,趁著自己有余力,主動去改,未來還有一絲希望。」
「等到被人逼著改,被人刀子架在脖子上改,那就毫無希望了。」
慈安太后柔聲道:「蘇曳,當然你的本事高,眼界也高,哀家是女人,有些事情看不清楚。但是現在國家依舊處于大亂之中,南方發逆,北方俄國人,西北聽說也很不太平,還有捻匪縱橫于山東河南安徽等幾省,洋人盤踞廣州不走。這每一個都是巨大的麻煩,是不是等這些麻煩解決了,再進行所謂的軍事改革。等國家稍稍安定一些,再進行軍事改革?」
蘇曳道:「太后娘娘,其實要趁著這些亂子在,進行軍事改革才容易成功。而且想要平息這些叛亂,想要徹底趕走洋人,不正需要軍事改革,需要強大的現代陸軍嗎?」
慈禧太后道:「蘇曳,這些事情且都不管,不去說他。但是軍事改革要錢吧,不管是裁撤八旗軍要錢,新建帝國陸軍也要錢,要很多錢對嗎?」
蘇曳道:「對,很多很多很多錢。」
慈禧道:「大概,多少錢?」
蘇曳道:「最直接的支出,可能就要三千萬兩左右。」
聽到這個數字,兩宮太后幾乎一陣昏眩。
別看現在清廷每年財政收入有四千萬兩左右,但已經是非常勉強支撐了,完全是入不敷出的狀態。
你現在軍事改革,一開始就要掏出三千萬兩?
哪里來的銀子?
「這天文數字的銀子,從哪里來?」慈禧太后問道。
蘇曳道:「一部分,從臣的九江經濟實驗區來。當然……是先把九江經濟實驗區的收益上繳內庫,然后再從內庫劃撥給專門的帝國陸軍總部。」
慈禧顫聲道:「你,你要把九江經濟實驗區上繳國庫?」
「不,是內庫。」蘇曳道:「國庫現在一堆亂七八糟的政客,貪污腐化太嚴重。這筆錢先上繳內庫,等未來成立了洋務衙門后,再劃歸國庫。」
「軍事改革的這三千萬兩銀子,一部分由九江經濟實驗區處,一部分從總稅務司那邊出,剩下不夠的再從洋人的銀行貸款。」
慈禧太后繼續看接下來的內容。
比如,第一步就要開辦帝國中央陸軍學院。
第二步,要組建帝國陸軍部,專門負責軍事改革。
而且在蘇曳列舉的名單中,陸軍部中其實只有蘇曳一個人,剩下幾個人都不是他的派系。
榮祿,僧格林沁,景壽都在陸軍部之中。
看上去,蘇曳完全是高風亮節,沒有霸占軍權之心。
足足好一會兒,兩宮太后道:「蘇曳,這件事情太大了,顛覆國本那樣大,甚至哀家也不敢接。」
「這樣如何,先稍稍放風出去,看看朝野之間反應有多大。」
兩宮太后不敢接,也不大愿意接,所以委婉先放風聲試探,讓蘇曳知難而退。
蘇曳道:「臣遵旨。」
「但是太后娘娘,這件事情不能進行大討論,就算要議最多也就是到軍機處,參與的人數不能多,更加不能放在朝會上進行。」
慈禧太后道:「哀家省得,人越多,嘴越雜,心越散,事就辦不成。」
接下來,蘇曳離開皇宮!
…………………………
按照兩宮太后的意思,先對外面放風。
朝廷可能要進行軍事改革,要裁撤八旗軍,新建帝國陸軍。
頓時間!
朝野和民間,直接就炸了。
直接掀起了驚濤駭浪。
幾乎是瞬間,這個消息蓋過了所有。
真正的天翻地覆。
一開始是不信,覺得這是謠言。
開什么天大的玩笑,八旗軍是國本,怎么可能裁撤八旗軍?
那大清還是大清嗎?
于是,八旗各個人物,紛紛攀上關系去詢問中樞的有關人員。
八旗之間都是親戚,稍稍一攀就攀上去了。
然后,很多人得出了信號。
這……未必是謠言。
中樞沒有秘密。
這是奉恩鎮國公蘇曳提出來的,而且已經去稟報兩宮太后。
頓時間,無數的八旗子弟被徹底激怒了。
瞬間爆開!
好你個蘇曳啊。
還說你不是曹操,還說你不是董卓?
裁掉八旗軍,你是要做什么?你是要顛覆大清啊?
人家王莽才篡權之前,還知道演一演戲呢,你倒是好,剛剛上位幾個月,就這么迫不及待了?
清君側,清君側!
頓時,蘇曳的奉恩鎮國公府再一次被無數的八旗子弟包圍。
無數的八旗喊打喊殺。
「蘇曳在哪里?他是不是八旗?他是不是宗室?」
「這江山社稷,沒有他份嗎?」
「他就這樣敗壞大清江山嗎?列祖列宗在地下饒得他嗎?」
「他站出來,老子要指著他的鼻子罵,老子要狠狠啐他一臉。」
蘇曳剛剛進入中樞,立刻被千夫所指,因為動搖了太多人的利益了。
「我們知道他進入中樞,第一個政策要大,要振奮人心。結果你倒好,上演大清自殺是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