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皇帝收到了恭親王奕的奏報,蘇曳率軍離京。 而且,奕再一次恭請皇帝回鑾。 皇帝看完之后,也沒有說什么,而是繼續去陪同大皇子,二皇子讀書。 大皇子今年才勉強四五歲,讀書還說得過去,二皇子不滿兩周歲。 這個年紀,所謂讀書也就是瞎玩了。 皇帝倒是不惱,而是換了一本書,念著給兩個皇子聽。 時候到了,兩個皇子被抱走了。 大皇子被送去了皇后處,二皇子被送去了懿貴妃處。 蓮妃,最終還真的是把兒子養在懿貴妃膝下。 如此一來,竟然真的相安無事了。 皇帝不舍,先去了皇后那邊呆了一會兒。 陪著皇后和大皇子用膳,但是卻不交叉用食。 接著,又到懿貴妃這邊陪著二皇子用膳了。 二阿哥很驕縱,很調皮,又很聰明。 “我算是發現了,咱們二阿哥比大阿哥聰明多了。”懿貴妃道:“有時候皮得不行,有時候又小大人似的,可愛煞人了。” 她在二皇子小臉上狠狠親了一口。 皇帝道:“二阿哥膽子也大一些,大阿哥看似跳脫,實則膽小的。” 懿貴妃道:“是嘛?我倒是覺得大阿哥膽子野呢。” 接著,懿貴妃又道:“而且我們二阿哥長得多俊啊,比大阿哥俊多了。” 皇帝只是笑笑,沒有說什么。 在大阿哥身上,他看到了自己很多影子,小心,膽怯,還有些許的不安分。 而在二阿哥身上,真的就是又壯,又霸道了。 “你想要回京嗎?”皇帝忽然問道。 懿貴妃一愕道:“臣妾也不知道。” …………………… 次日! 皇帝忽然召見群臣,提出議儲之事。 這個時候立太子? 群臣大驚,紛紛請皇帝從長計議。 這算是討好皇帝了,因為清朝大部分時候,都不會在皇帝盛年的時候立儲。 “皇上鼎盛之年,立儲之事,十年二十年后,再討論不遲。” “兩位阿哥還小,等年長之后,擇賢能者居之。” 面對群臣的意見,皇帝只是笑笑,沒有理會。 當天晚上,他忽然問懿貴妃,覺得應該立哪個皇子為儲? 懿貴妃立刻跪在地上,堅決不言。 皇帝無倫如何問,她都說后宮不得干政。 皇帝又問皇后,皇后也堅決不答。 皇帝又問蓮貴妃,對方卻大大方方道:“當然是大阿哥。” 皇帝驚愕道:“為什么?” 蓮貴妃道:“因為皇上想要立大阿哥啊。” 皇帝道:“我為何想要立大阿哥?” 蓮貴妃道:“因為大阿哥像皇上啊。” 皇帝道:“你這張嘴啊。” ……………… 兩日之后,皇帝忽然下旨,冊封大阿哥載淳為太子,并且昭告天下。 頓時,承德行宮的文武官員震驚。 傳到京城之后,滿朝文武也驚訝不已。 立太子,勉強算正常,但是不至于這么突然啊。 正常情形,應該是先吹風,再鋪墊醞釀,最后昭告天下的。 而很多皇帝甚至都是臨死之前,再制定哪位皇子繼位。 一時間,朝野議論紛紛,真的是說什么的都有了。 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啊?讓皇上這么急不可耐地冊封了太子? 接著,皇帝又下旨,冊封懿貴妃為皇貴妃。 這倒是沒有引起什么風波,太子親母嘛,肯定是不一樣的。 不過,肅順卻趕來,秘密覲見了皇帝,大約談了半個時辰左右。 懿貴妃這邊和肅順勢同水火,立刻派安德海想辦法打聽,肅順究竟和皇上說了什么。 安德海用了一圈力氣,甚至也用了銀子,卻沒有打聽出什么來,因為當日肅順是和皇帝密談,周圍沒有任何人。 承德所有文武官員,都覺得很不安,不知道皇帝接下來究竟要做什么。 皇帝的變化太大了。 皇上,您還是繼續聽戲,繼續玩女人吧,這樣我們才安心啊。 不過,皇帝仿佛聽到了群臣的心聲一般,接下來恢復了之前的生活軌跡。 行宮之內,又一天到晚唱大戲。 在京城的時候,皇帝的戲癮就很大,不但喜歡看戲,還自己寫,自己編戲,甚至還自己唱戲。 只不過在京城的時候,都是關起門來,除了幾個太監,不讓任何人看到聽見。 而這一次,他仿佛豁開了,當著幾十人的面,親自上場唱了《定軍山》。 不僅要過戲癮,而且開始了之前的采花生涯。 外面各式各樣的女人,又一次被送進了宮內。 見到重新縱情享樂的皇帝,眾臣心安的同時,再一次照例上奏勸諫。 皇上要保重龍體,要勤政之類的話。 …………………… 幾日之后,皇帝精神奕奕召見的了群臣,道:“眾卿,朕想南巡,如何?” 群臣驚愕。 南巡?! 您還敢南巡? 如日中天的皇帝,才敢南巡啊。 且不說只有圣祖和高宗皇帝屢次南巡,但這兩位皇帝是什么地位,什么威望? 就算這樣,兩位皇帝的南巡還被朝野暗諷,說勞命傷財之類。 皇上咱們可是剛剛打了一場大敗戰,京城都被人攻破了。 您……您現在名聲,是不是差得遠了一些。 而且,南巡需要花多少錢啊。 于是,群臣紛紛反對,有直接說南巡耗費太大的。 也有說一路上不安全,只怕驚擾了圣駕之類。 上一次僅僅只是去東陵,離京不超過二百里,就已經遭遇了一次刺殺。 南巡幾千里路,會發生多少危險? 幾乎所有臣子,都出來勸止。 皇帝只是笑笑,并沒有說什么。 次日,皇帝又道:“傳旨給兩江總督曾國藩,浙江巡撫王有齡,江蘇巡撫李鴻章,就說朕要去杭州和蘇州瞧瞧,讓他們準備接駕。” 群臣再一次激烈反對。 但是,皇帝只要下了絕對的意志,那群臣再阻攔也是沒有用的了。 于是,群臣說因為黃河改道,運河已經越來越不好走了。 皇帝說,南方七省那邊不是屢次派人疏通了運河了嗎?上一次蘇曳大軍南下,不也是走的運河嗎? 群臣說國庫不足,拿不出皇上南巡的銀子了。 皇帝說可以縮減南巡規模,并且從內庫支銀子,不需要從國庫拿。 整個過程,皇帝都算是心平氣和的,仿佛和群臣有商有量。 但是做事卻雷厲風行,幾天后,榮祿和伯彥訥謨祜就來到熱河行宮,跪在皇帝的面前。 “朕要南巡,命你二人護駕!” “不必再說,不必再勸,這是圣旨!” “理解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 頓時,榮祿和伯彥訥謨祜跪下叩首道:“奴才遵旨!” ……………………………… 半個多月后。 一萬多精銳大軍,護送著皇帝離開了熱河的行宮南下。 恭親王奕率領文祥,寶鋆等留守大臣出京城跪接圣駕。 因為在所有人看來,皇帝無論如何也要經過京城,而且肯定也要先回宮的。 但皇帝根本就沒有進京,繞開京城直接去了通州,然后從這里登船,沿著運河南下。 皇帝南巡,引起了軒然大波。 朝野之間,無數人痛罵,無數人反對。 不僅僅是民間了,就連一些中低級官員,都私底下痛罵。 這個時候勵精圖治,知恥后勇都來不及,你竟然南巡?不怕留下千古罵名嗎? 伴隨著圣駕的南下。 整個南方官場,徹底震動。 尤其是兩江總督曾國藩,皇帝距離揚州還有很遠的時候,就把湘軍的精銳水師全部派出去了。 他是真的害怕皇帝在南方出事啊。 甚至英方外交人員也主動求見恭親王奕,表示對皇帝南巡的關切,如果可以的話,愿意借出軍艦為皇帝護航。 恭親王奕嚴辭拒絕。 但這個時候,英國人確實是真心實意的,這段時間都是履行相關條約的關鍵時間段,他們可萬萬不想出現什么變故,更加不想皇帝有事。 曾國藩不但派出所有的水師艦船,而且還派使去天京,去九江。 目的只有一個,不要搞事。 這個時候,不管任何勢力,千萬千萬別搞事。 任何人,都承擔不起皇帝出意外的后果。 然后,距離還有好幾百里的時候,兩江總督曾國藩,江寧將軍托明阿,漕運總督跨省迎接。 幾日之后,終于有驚無險,皇帝的圣駕到了揚州。 揚州距離天京這么近,幾乎所有人都膽戰心驚。 這段時間內,整個揚州的守軍,直接超過七萬人。 皇帝在揚州呆了三天時間,然后再一次登上大船,穿過長江,沿著運河繼續南下,前往蘇州。 而這個時候,南方七省聯盟的艦隊前來護航。 幾日后! 皇帝圣駕到了蘇州。 揚州幾經戰火,早已凋零了。 但蘇州關鍵時刻被蘇曳保了下來,此時繁榮依舊。 這還是皇帝第一次領略江南,顯得興致勃勃。 不但游覽了幾個古跡名勝,而且還在重重保護下,觀看了市井生活。 在忙碌的街道上,黃包車夫拉著客人狂奔。 皇帝道:“這就是九江生產的黃包車吧。” 旁邊的李鴻章道:“是的,皇上。” 皇帝道:“朕也想要試試看。” 眾人不安,這樣多危險啊。 幾個時辰后,皇帝坐在了黃包車上,前面拉車的是伯彥訥謨祜。 皇帝興致勃勃地坐車,逛了好大一圈。 下車之后,仿佛意猶未盡道:“很平穩,很舒服,比起馬車舒服多了。” 接下來,皇帝召見了車夫,詢問生意可好,一個月能賺多少錢之類。 而后,皇帝朝著身邊的曾國藩和李鴻章道:“這黃包車不錯,解決了很多人的生計問題,九江做的不錯。” 一時間,曾國藩和李鴻章也不知道是該點頭,還是該搖頭。 然后,皇帝道:“徐有壬呢?朕想要見見他。” 李鴻章道:“回皇上話,徐有壬此時不在蘇州。” 皇帝道:“哦,那倒是可惜了。” 他也沒有問徐有壬此時在哪里。 在蘇州呆了幾天,接下來曾國藩擔心,皇帝會不會說要去上海。 那地方太復雜了,很難搞得定。 不過,皇帝沒有說去上海,而是直接去了杭州。 …………………………………… 幾日后,皇帝來到杭州。 浙江巡撫王有齡跨省迎接,皇帝興致勃勃地游覽了西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