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上一次,我們出動了一萬三,這一次就出動兩萬人!” “榮祿的天津新軍,已經擴編了到一萬人了!” “奴才發現了,洋人擅長海戰,但不擅長陸戰。不管是攻陷廣州,還是第一次攻陷大沽口,都是通過海軍,他們的陸軍不行的?!? 皇帝再一次找來了榮祿。 直隸提督,一等侯爵,鑲藍旗都統,領兵部侍郎銜,兼太子少保榮祿覲見。 此時,他的官職已經遠遠超過蘇曳的巔峰期了。 皇帝問道:“榮祿,上一次朕問你們,能不能打贏,你們說能打贏,結果真的打贏了。而且還是前所未有之大勝,那這一次朕再問你們,能不能打贏?” 去年的第二次大沽口之戰,確實是輝煌大勝。 洋人艦隊被擊沉,擊傷無數,完好的戰艦,僅有四艘而已。 洋人的海軍陸戰隊,更是傷亡過半。 榮祿咬牙跪下道:“回皇上,奴才覺得能贏!” 皇帝道:“桂良,額爾金伯爵那邊,完全拒絕了嗎?一點商量的余地都沒有嗎?” 此時人多了幾個,皇帝就不好意思在說,讓額爾金伯爵率軍去攻打九江,并且把幾千萬兩的產業全部給他之類的話。 桂良道:“對,額爾金完全表示出不可談判的意志?!? 皇帝怒道:“那就打!” ………………………… 次日! 大朝會,又是統一口徑,統一意志的時刻了。 因為上一次大勝的刺激。 滿朝文武,再一次高呼大戰洋夷。 而這個時候,俄國公使和美國公使前來求見,說能夠調解英國和大清之間的矛盾,能夠避免戰爭的發生。 于是,皇帝充滿了幻想。 一邊在朝堂上,繼續主戰,繼續強硬到底。 另外一邊,又秘密召見和俄國公使和美國公使。 俄國公使的條件很簡單,讓皇帝正式承認《璦琿條約》,并且在北京換約,即刻生效。 而美國公使的條件,則是讓清廷答應之前雙方簽訂的《天津條約》,并且在北京換約。 只要皇帝愿意答應,那美利堅和沙俄兩國一定竭盡全力,阻止戰爭的發生。 兩位公使給皇帝灌輸一個概念,大英帝國世界第一,沙俄世界第二,美利堅世界第三。 世界第二和第三聯手,就可以阻止世界第一。 在歷史上,皇帝早就答應兩國公使的換約了。 而在這個世界上,蘇曳之前攻擊朝廷喪權辱國,其中核心就是《璦琿條約》。 而皇帝打贏了第二次大沽口之戰,要對蘇曳發動政治攻擊,高舉大義的時候,也是否定《璦琿條約》的。 于是,朝廷一再強調,美俄兩國是否能夠阻止英國,是否真的能夠阻止戰爭。 美俄兩國公使,信誓旦旦,堅決保證,一定能阻止戰爭。 于是,皇帝正式答應換約。 至此,《璦琿條約》正式生效。 清廷正式將外東北大約五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正式割讓給沙俄。 這一次,就不是奕山的個人簽約了,而是朝廷的權威簽字。 得到豐碩果實的俄國公使,美國公使心滿意足離開京城,帶著皇帝的期望,前往天津海面,調停大英帝國和清廷之間的戰爭。 結果到了海面上。 兩國公使象征性地調停了兩次。 額爾金伯爵直接拒絕。 然后,宣布調解失敗。 皇帝震怒,再一次覺得自己受到了羞辱,但是已經無濟于事了。 …………………………………… “哈哈哈哈哈……” 華麗的艙房之內,俄國公使、美國公使、法國公使、英國公使舉杯慶祝。 “看到了嗎?在其他地方,我們可以是敵人,可以互相斗爭,但是到了清國,我們一定要團結,這樣才能獵取最大的利益?!? “可笑的清廷皇帝,竟然還幻想著我們真的會阻止戰爭,會調解兩國的矛盾。” “哈哈哈哈哈!” 美國公使華若翰道:“額爾金伯爵,我有一個提議。” 額爾金伯爵道:“請說?!? 華若翰道:“按照常規的思維,你們想要攻打天津,攻打京城,就一定要拿下大沽口是嗎?” 額爾金伯爵道:“當然?!? 華若翰道:“清廷也是這么想的,這一次清廷的主帥依舊是僧格林沁,因為上一場戰爭的勝利,使得他這一次也充滿了信心。這一次鎮守大沽口的,依舊是直隸的軍隊和榮祿的軍隊,總數超過兩萬多人,所有火炮超過了三百多門?!? 真是離譜,清廷的軍事部署竟然被美國公使知曉。 “而且僧格林沁一直認為,英法聯軍強大在海軍,陸軍卻非常薄弱?!比A若翰道:“所以我建議你們不要拿下大沽口后再登陸,而是派遣大量的陸軍從北塘登陸,繞到大沽口的背后,然后和海軍一起前后夾擊,如此拿下大沽口就會變得非常輕松?!? 俄國公使道:“對,而且至少到現在為止,清廷在北塘依舊沒有任何防守,而且可能也不準備防守。” 額爾金伯爵點頭道:“我會考慮這一點的?!? ………………………… 隨著美、俄調解失敗的消息傳來。 皇帝和朝廷,都已經別無選擇,只能一戰到底。 但是關于如何軍事部署,還是產生了一定的分歧,確實有人提出,應該防守北塘。 萬一洋人陸軍在北塘登陸,那就會非常被動。 于是皇帝咨詢僧格林沁。 “皇上,洋人不善陸戰,擅長海戰,所以基本上不會登陸北塘?!? “最關鍵的是,如果要分兵去守北塘,那大沽口防線的兵力就會減少?!? “奴才覺得,要把所有力量擰成一股繩,一個大拳頭,強過兩個小拳頭?!? 皇帝不太懂軍事,但是聽完之后,覺得有理。 而且僧格林沁是主帥,上一次大沽口之戰贏得那么輝煌,已經有路徑依賴。 于是,他同意了僧格林沁的主張,主守大沽口。 …………………… 大沽口炮臺防線。 這里的軍隊,比起歷史上要多得多。 甚至,已經到了極限,每一個地方都武裝到了牙齒。 這里和歷史還是不大一樣的。 歷史上,清廷的戰爭意志很不堅定,只想著趕緊議和。 而這里,整個清廷大戰意志堅決。 甚至,整個大沽口防線的軍隊也士氣高漲。 不論是天津新軍,還是直隸總督恒福的軍隊,每日都在打氣。 大沽口炮臺,如此固若金湯,一定要讓洋夷撞個頭破血流。 上一次贏了,這一次,也一定贏! 僧格林沁再一次高呼,再一次進行戰前動員。 “皇上在看著你們,你們的父母在看著你們?!? “天下在看著我們?!? “祖宗在天之靈,一定會抱有我們,再一次獲得勝利?!? “只要打贏了這一戰,升官發財,皇上和朝廷一定不吝封賞。” ………………………… 五月十九日。 額爾金伯爵一聲令下,大戰爆發。 比起歷史上,整整提早了兩個多月。 無數戰艦的火炮,瘋狂地轟擊大沽口炮臺。 大沽口守軍,英勇作戰,猛烈反擊。 這里聯軍并沒有如同歷史上那么堅決從北塘登陸,而是依舊想要嘗試直接攻取大沽口。 結果,見到了守軍的意志之后。 額爾金伯爵當機立斷,派遣一部分戰艦,護送大量的運兵船進入白河。 幾日之后! 英法聯軍開始在北塘登陸。 清軍也立刻發現了英法聯軍的舉動,趕緊匯報給了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大驚,但是……依舊堅持原來的路線,也和歷史上的選擇一樣。 不動如山,繼續堅守大沽口。 而且,現在分兵過去早已經來不及了。 而且他覺得,英法聯軍再怎么也繞不過大沽口。 幾日之后,超過兩萬英法聯軍完成了在北塘的登陸。 緊接著,聯軍攻打塘沽。 清廷在塘沽的守軍不多,當然守不住。 很快,塘沽淪陷。 接著,英法聯軍從塘沽南下,連同海軍一起,攻打大沽口北部炮臺。 頓時間,大沽口炮臺面臨水陸夾擊,危險之極。 直隸總督恒福立刻派人稟報皇帝,該如何是好? 是應該繼續堅守大沽口,還是應該撤退。 …………………… 歷史上,這個時候的清廷是直接選擇放棄堅守大沽口。 甚至天津都沒怎么守,直接退到了通州。 而在這個世界,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僧格林沁和榮祿非常堅定地認為,應該繼續防守大沽口。因為他們手中掌握的力量,比歷史上要大得多。 最關鍵是,天津新軍成立以來,百戰百勝,幾乎沒有真正的敗績。 一時間,皇帝無法抉擇。 而軍機處,一下子也做不出決策。 這個時候,忽然有人開口提出,能否讓南方七省聯軍,再一次北上支援呢? 再一次讓蘇曳率軍支援? 但這一句話剛剛說出口,就立刻被所有人否決了。 開什么天大的玩笑。 上一次蘇曳北上支援,立下了赫赫戰功,結果非但沒有封賞,而且遭到了德興阿之子的刺殺。 朝廷非但沒有捉拿兇手,皇帝甚至給兇手封爵升官。 皇帝當著朝廷眾臣的面,說蘇曳是逆臣,逆賊,死有余辜。 蘇曳也表態和朝廷徹底決裂,只要皇帝在位一日,絕不復出。 不僅僅是蘇曳,甚至田雨公、王有齡、徐有壬、沈葆楨也全部都皇帝罷免了。 張國梁和馮子材,也被罷免了。 現在整個南方七省的兵權,名義上在曾國藩和李鴻章之手。 你下旨讓他們北上支援還差不多。 三希堂內,幾個重臣爭論不休。 “既然僧格林沁和榮祿覺得,應該繼續防守大沽口,證明他們有意志,有決心。” “但是直隸總督恒福卻覺得,大軍應該借著還沒有合圍的時機,直接退守通州,大沽口畢竟只是炮臺防線,沒有堅固的城池。而通州不一樣,有堅固大城,洋人的海軍無法進來,他們的艦炮也就發揮不了威力。” 聽上去,雙方都很有道理。 “瑞麟呢?他曾經和僧格林沁一起打過林鳳祥和李開芳,他懂兵事。”皇帝問道。 很尷尬,這個世界的瑞麟已經被皇帝罷免了。 瑞麟其實在朝堂上并沒有非常公開站在蘇曳一邊,但是他的兒子懷塔布,卻在九江跟著蘇曳做事。 所以,上一次皇帝公開說出蘇曳是逆臣,逆賊之后,就罷免了瑞麟。 肅順道:“皇上,要不要召瑞麟入宮?” 皇帝道:“不用。” 接下來,兩方的意見依舊爭論不休,一直到深夜都沒有定下來。 但是,一定要快。 不管是守,是撤,都要立刻做決定了。 …………………… 后宮。 皇帝依舊在沉思。 剛才其實沒有人開口說,但是很多人都起了同一個心思,如果是蘇曳來指揮這一場戰事呢? 是應該守大沽口,還是應該撤到通州? 蘇曳是指揮官的話,他會選擇繼續堅守大沽口。 因為一旦后撤,表面上撤退到通州,就有堅城在手,而且能避開洋人的大量炮艦轟擊。 但實際上,幾萬大軍內心崩潰,士氣凋零才是致命的。 索性在大沽口狠狠打一戰。 當然,不管是堅守大沽口,還是撤退到通州,這一戰都是輸。 因為雙方的力量太懸殊了。 但是堅守大沽口,戰果應該會好一些。 皇帝忽然問懿貴妃道:“你覺得大沽口那邊,是撤還是該守?” 懿貴妃道:“有祖制,后宮不得干政?!? 皇帝道:“讓你說,你就說?!? 懿貴妃道:“臣妾不通軍事,所以也說不好的。但是僧格林沁和榮祿都說應該堅守大沽口,總兵樂善也說該守,那就證明他們心中是有斗志的。若是撤退到通州,雖然可以避開洋人的軍艦火炮,但是將士們心中的斗志也就沒有了。” 皇帝道:“所以,你覺得應該守?” 懿貴妃沉默了一會兒道:“是的?!? ………………………… 不管如何,皇帝都要做出決策。 歷史上,他讓撤退。 而這個世界,他內心更多的是憤怒,蘇曳帶給他的憤怒,一直到現在都沒有消散。 而通常憤怒能驅散一部分恐懼。 “守,就在大沽口和洋人打到底!”皇帝道,最終他還是做出了和歷史不一樣的決定。 于是,朝廷欽使用最快的速度把皇帝的旨意送到了大沽口前線。 僧格林沁,榮祿,恒福,樂善四個大臣,全部接旨! 然后,歷史上沒有發生過的第三次大沽口之戰爆發。 …………………… 朝廷的意志堅定了之后,前線的軍隊意志,也就堅定下來了。 總體而言,清軍打得非常勇猛。 固定炮臺的近二百門火炮,天津新軍炮兵營的一百多門火炮,猛烈開火。 某種意義上,復制了第二次大沽口戰役的畫面。 英法聯軍的戰艦,再一次遭受了不小的傷亡。 榮祿的天津新軍,再一次成為地面軍隊主力,頂在北邊炮臺,抵御英法聯軍的攻擊。 戰局,分成了兩部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