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勝保大軍,也已經殺入安徽,開始剿滅那里的捻軍。
另外在此戰崛起的,還有另外一個人,李鴻章。
此人這些年一直跟著安徽歷任巡撫辦團練,曾經立下大功,成為道員,上一次甚至有收復廬州大功,之后又攻克了巢縣,和州,被封了按察使銜。
但是好景不長,或許是個人升得太快遭人妒忌,很快就在官場遭人排擠。
連上司安徽巡撫福濟都出手對付他了,李鴻章父親過世之后,福濟迫不及待向朝廷為李鴻章報了丁憂,于是這個炙手可熱的新貴就回家守孝去了。
按照歷史的蹤跡,此人應該繼續倒霉下去的。
1858年廬州再一次陷落后,歷史上的李鴻章是去南昌投靠了兄長李翰章。但是在這個世界蘇曳拿下江西巡撫,李翰章沒能如同歷史那樣拿下南昌糧臺之職。所以李鴻章也沒能去投靠兄長李翰章。
處于困境的他,反而直接奮起,以前團練大臣的身份收攏潰兵,配合湘軍一起準備收復廬州之戰。(安徽省城,今天的合肥,安慶被太平軍占領后遷至此)
李續賓如同歷史上一樣勇猛,帶領著湘軍連克潛山、桐城、舒城,連戰連捷,收復失地無數。
一直打到距離廬州城南七十里的三河鎮。
按照歷史上,此時的李續賓就要戰死在這里了。
這個鎮原本沒有城墻,太平軍占領該鎮后,另外筑造了城墻,另外還造了九個堡壘群。
三河鎮防線是太平軍廬州最后的防線了。
而陳玉成和李秀成打下安徽之后,立刻火速調兵南下,如同歷史一樣,率軍離開安徽,折返江蘇要攻打揚州,再一次攻打江北大營,把廬州和三河鎮防線交給了吳定規。
不得不說,太平軍的情報工作也是一坨屎。
在歷史上,陳玉成和李秀成確實猛得一逼,火速打下安徽后,又用最快的速度攻下了揚州,再一次破了江北大營。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啊。
這一次皇帝發狠了,把勝保,桂良,榮祿三個大將都派來了。
太平軍一無所知,仍舊按照原來的計劃在那里打。
歷史上,李續賓連續攻克四城之后,已經傷亡不小,來到三河鎮的時候,出現了猶豫。
不知道該不該打?按說應該休整,等待援軍的。但是他見到三河鎮防線的太平軍主力不在,于是想要投機,趁著援軍趕到之前攻下三河鎮防線。拼命攻打了好幾天,損失了幾千人,才勉強攻下三座堡壘,還剩下六座。
而這個時候,陳玉成和李秀成已經攻破江北大營了,率軍殺回來,整整十萬,把李續賓包圍得水泄不通。
然后,李續賓全軍覆滅,慘死戰場。
湘軍遭遇到了幾乎最大的一場慘敗。李續賓一代名將,成為了陳玉成和李秀成聲名鵲起的踏腳石。
在這個世界,蘇曳猶豫了很久,要不要救李續賓。
一旦救了他,湘軍會繼續做大。
但不救他,安徽巡撫的位置會被別人拿走,而且大概率是被朝廷的人拿走,到那個時候,蘇曳想要把他拉入七省密約,就千難萬難了。
猶豫良久之后,蘇曳決定還是救。
所以專門寫信一封給李續賓,讓他來到三河鎮后,不要莽撞,休整完全后,再行攻打。
曾國藩警告,蘇曳又警告。
所以李續賓避免了歷史上的悲劇,來到三河鎮后就非常小心了,沒有急于進攻,而是等待湖北的援軍。
而這個時候,李鴻章已經收攏了三千多淮軍,支援了李續賓。
而陳玉成和李秀成大軍,也沒有如同歷史上那樣,輕而易舉攻破揚州城,攻破江北大營。
因為揚州城內多了一股強大的力量,榮祿的天津新軍。
………………………………………………
朝堂之上。
皇帝看著一份又一份彈劾慶瑞的奏章,氣得火冒三丈。
直接將這些彈劾奏章狠狠摔在地上。
他本來心情很好的,因為前線頻頻捷報。
首先,江蘇布政使王有齡收復了淮安,恢復了漕運。
榮祿的天津新軍,連戰連捷。
三千新軍,在三天之內分別擊敗六千捻軍,五千發逆,果然能打。
另外湘軍在安徽那邊,也打得很好。
李續賓的一萬大軍,李鴻章的三千大軍會師之后,正在有條不紊攻打三河鎮防線。
結果,福建這邊出了這么天大的亂子。
而且是皇帝最頭疼的,關系到了洋人。
不久之前洋人攻打廣州其中一個借口,就是法國傳教士馬賴被打死。
現在鬧得這么大,臺夏道署衙門都燒了。
慶瑞這個廢物,一開始處置不當,激起了民變,現在又逃之夭夭。
“無能,可恥!”
“擬旨,罷免閩浙總督一切職務,押解進京!”
僅僅一句話,一個封疆大吏下臺了。
放在之前的蘇曳也并不覺得,但是應該特別深有感觸。
這就是封建集權的巔峰,一個官僚奮斗一生的終點,皇帝輕輕一句話,就直接打到塵埃。
接著,皇帝道:“諸位臣工,現在這個閩浙總督出現空缺了,派誰填補?”
下面的人,鴉雀無聲。
這是一個肥缺,但現在誰也不敢上。
因為那也是一個火藥桶,上去可能就是死。
事關洋人的事情,肯定沒有好結果。你軟弱了,那邊民變會愈演愈烈,同僚會彈劾,讓你身敗名裂。
你對洋人強硬了,很快洋人的炮艦就懟到家門口了,你照樣會倒霉。
所以,這個肥缺無人敢上。
皇帝皺眉道:“諸位臣工,難道就沒有一個人愿意為朝廷分憂嗎?”
“遇到肥缺就沖,遇到危險就躲?”
“就是這樣忠于朕,忠于社稷的嗎?”
全場一片安靜,現在被罵兩句不要緊,等到真做了這個閩浙總督,說不定連性命都丟了。
這種麻煩,無人能解。
而這個時候,大理寺卿田雨公上前道:“皇上,臣愿意去。”
頓時,全場寂靜。
所有人朝著田雨公望去。
你這么猛嗎?
我們知道你很難過,因為被蘇曳牽連,可能大理寺卿這個位置都保不住了。
但是也用不著這么饑不擇食啊。
你現在請辭,頂多就是丟官,過個一年半載,皇上記起來你的好了,說不定還能起復。
而伱去做了閩浙總督,就是頂雷。
皇帝微微驚愕道:“田雨公,你確定?”
田雨公道:“臣愿意去。”
皇帝內心有些不想讓田雨公去,但是現在整個朝堂,無人愿意接這個雷。
皇帝道:“那你去福建,打算如何平息這件事情?”
田雨公道:“安撫亂民,安撫洋人,模糊行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說真的,這不是田雨公的想法。
這個天大的麻煩,很多時候很難模糊。
但是這個回答,卻最符合皇帝的期待。
皇帝覺得這樣做能行。
讓桂良在天津和洋人談判就是這樣的,這些條約可以先簽了再說啊。
先把洋人軍隊糊弄走,這些條約究竟要不要遵守,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但實際上,這樣做是不行的。
幸好,蘇曳那邊已經為田雨公做了穩妥的安排。
讓他能夠作為封疆大吏破天荒地妥善解決洋教沖突事件,立一大功。
沉思了一會兒,皇帝道:“擬旨,封田雨公為福建巡撫,兼閩浙總督,即刻離京,處理福建亂局。”
田雨公叩首道:“臣,領旨謝恩。”
接著,鄭親王端華出列道:“皇上,發逆石達開大軍此時正在圍攻蘇州,一旦蘇州被攻破,那上海和浙江就危了。”
皇帝皺眉,因為蘇州戰場,就會提到蘇曳。
他現在對這個名字,是不想聽,也不想提。
端華道:“宴端書為人板正端方,但不擅長兵事,只怕不適合做浙江巡撫。因為接下來,浙江也可能遭遇發逆兵鋒。”
皇帝也覺得有理,宴端書此人,純正讀書人出身,確實沒有打過仗,無法應對接下來的戰局。
“那誰做這個浙江巡撫,比較妥當?”皇帝道。
吏部尚書花沙那道:“奴才舉薦江蘇布政使王有齡,此人知兵,不久之前剛剛以七千臨時招募之軍收復了淮安,擊敗一萬多捻匪,恢復了漕運,立下了大功,朝廷正好要封賞。”
杜翰道:“臣也覺得合適。”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