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天殺的蘇曳。 他竟然占領了南昌城。 他……他是怎么做到的啊? 南昌城至少有一萬五六發逆守軍啊,這么短時間,他是如何攻破的啊。 他們湘軍已經足夠快了,幾乎沒有任何耽擱,甚至還沒有如此雷厲風行過。 結果,還是晚了。 蘇曳道:“羅澤南大人,您是來支援我的嗎?那真是多謝了!” 羅澤南沒有說話,而是手一揮。 身后的兩千騎兵很努力地停了下來,然后靜靜地望著南昌城頭。 “用最快的速度,去匯報給胡林翼大人。” 然后,羅澤南翻身下馬,原地扎營。 沒有理會蘇曳,但也沒有退走。 很顯然,他在等待命令。 …………………………………………………… 一個半時辰后。 胡林翼聽到了這個雷霆霹靂。 整個人呆立原地。 久久無法反應過來。 “大人,現在怎么辦?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攻打南昌,把蘇曳做了,然后推到發逆頭上,我們自己奪了南昌城。” 胡林翼不由得朝這人望去。 你瘋了嗎? 如果這樣做的話,那湘軍只有一條路。 直接造反。 最壞的局面發生了。 蘇曳奪了九江,奪了南昌。 李續賓道:“大人,既然來了,那就不能空手而歸。如今江西還有不少州府在發逆手中,不遠處的廣信府,就被發逆攻占。” 胡林翼幾乎咬碎了牙齒,大聲高呼道:“出兵廣信府,奪回廣信府!” 做這一切,雖然已經沒有太大意義了。 但這一次聲勢浩蕩出兵,總要有一個交代。 不管是對皇帝要有交代,對湘軍所有將士,也要有一個交代。 否則這么浩浩蕩蕩的來,卻又空手而歸,太傷士氣了。 ……………………………………………… 接下來,這幾萬湘軍仿佛瘋了一般。 在江西四處征戰,仿佛要把對蘇曳憤怒,全部發泄在太平軍身上。 失去了南昌和九江,太平軍在整個江西剩下的兵力,已經不足為道。 湘軍如同秋風掃落葉一般,直接橫掃了過去。 收復了一個又一個州府。 但是,已經無濟于事了。 因為離京的時候,就說得清清楚楚,誰奪了九江和南昌,誰就是江西巡撫。 至此! 收復江西的戰斗,全部結束。 當然,這算是后話。 ………………………………………………………… 南昌城內。 沈葆楨和蘇曳進行了一次密談。 “有一件事,大人可能需要知道。”沈葆楨道:“當時我率領湘軍兩次攻打九江,卻鎩羽而歸。最后偏偏大人兵不血刃奪了九江城,而且放走了林啟榮。” 蘇曳點頭道:“所以,湘軍那邊彈劾我了?” 沈葆楨道:“對,湘軍巨頭,并且聯合朝廷內的很多人,都彈劾你投機取巧,類似伯彥,竊取了九江城,并且勾結林啟榮,陷害友軍,也就是陷害我。” 這……也確實算是事實。 吃了這么大的虧,湘軍那邊是肯定不會咽下這口氣的。 蘇曳道:“那你彈劾了嗎?” 沈葆楨道:“我沒有彈劾,當然并不是因為的高風亮節,而是因為我當時另有想法。我想要等拿下南昌后再上奏章彈劾,給大人致命一擊。” 這確實是沈葆楨的風格。 沈葆楨道:“現在看來,我當時沒有彈劾,真是無比慶幸。不管是湘軍,還是朝廷那些人,彈劾大人的罪名,最終都會落在我的頭上,因為我是唯一的受害者。” “所以,只要我出手,一切便可灰飛煙滅。” “我知道怎么做對大人最有利,請大人放心。” 所以,聰明人有些時候,真的讓人欣賞。 哪怕是私德有虧之人。 ……………………………………………………………………………… 而此時京城內。 皇帝有些焦頭爛額。 蘇曳已經奪回九江,這件事情朝廷已經收到了。 但,不是蘇曳的捷報。因為這個時候,蘇曳沒有向朝廷發捷報。 而是胡林翼、駱秉章等人的彈劾奏章。 彈劾蘇曳勾結發逆林啟榮,聯手謀害沈葆楨率領的湘軍。 彈劾蘇曳根本不是打下了九江,所有的戰都是沈葆楨打的。 彈劾蘇曳和林啟榮做了交易,用糧食和銀子換取九江空城。 湘軍在流血犧牲,而蘇曳一槍沒放,一戰沒打,靠著投機取巧,靠著和發逆交易,才奪取了九江城。 這和當時的伯彥,又有什么區別? 伯彥作為科爾沁親王的世子,因為投機取巧,虛報戰功,還被一擼到底了。 那蘇曳呢? 難道就不做任何處理了? 何其不公? 如果單純是這樣,這也沒什么。 最關鍵的是,接下來湘軍那邊傳來的奏報。 沈葆楨成功勸降韋俊和楊輔清,南昌馬上易幟,就要兵不血刃拿下南昌城了。 如此一來。 湘軍的功勞,就要超過蘇曳了。 南昌是省城,毫無疑問肯定是比九江更加重要的。 那樣就意味著。 蘇曳那邊靠著不光彩手段得到了一座九江空城。 而湘軍這邊,實打實招降了發逆的兩個國宗,收服了三萬多兵馬,而且還收復了南昌城。 如此一來,高下立判了啊。 當然,這也沒有什么,皇帝和蘇曳之間本來就商議過,這是激將法。 他的兵力不夠,主要還是刺激湘軍去收復江西。 但是現在,湘軍巨頭們彈劾蘇曳勾結林啟榮陷害沈葆楨。 偏偏蘇曳這邊,還不上奏章自辯。 于是乎,彈劾奏章又如同雪片一般飛來。 如果湘軍真的立下收復江西的大功,那……那就是要給湘軍一個交代的。 皇帝一直等著蘇曳辯解奏章。 偏偏一直等不到。 而偏偏在這個時候,東陵那邊發生了重大事故,修建皇陵過程中出現了坍塌,死了上百人。 這件事情,又牽扯到了蘇曳兄長蘇全。 原因是工部在擴建皇陵,撥過去的錢早就花完了,超支了很多。 于是,按照慣例,工部又直接從戶部借挪銀子。 這確實是慣例,甚至不需要通過軍機處,只要日后能平賬就行了。 而且工部的杜翰是天子寵臣,戶部尚書翁心存等人基本上是有求必應的。 而且杜翰每一次都能平賬,還能給大家都帶來巨大的好處。 何樂而不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