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手頭的艦隊還有不少反艦導彈可以發射,鑒于目標已經進入了17式反艦導彈四百公里的射程內。
師仁索性下令將所有該型號的導彈全部發射出去,等到殘余目標進入12式反艦導彈兩百公里的射程內時再打一次。
17式反艦導彈盡管性能不俗,然而其數量遠遜于此前倭軍機群發射的反艦導彈,只有區區數百枚而已。
黃廷的艦隊還留有不少防空導彈,而且大量近防炮仍然可以使用。
奧斯曼海軍秉承了明帝國海軍對水面艦艇的發展思路,忽略隱身,反而加強了防空。
每艘五千噸級驅逐艦至少安裝了六門近防炮,每艘萬噸級巡洋艦至少有十門近防炮。
連每艘登陸艦都有四門近防炮,防空火力絕對算得上非同一般。
這么做的好處便是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對己方艦隊的飽和式打擊所帶來的損失。
之前的若干次實戰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策略的高明之處,所以奧斯曼戰艦的防空炮絕對不會少。
「海鷂」式垂直起降戰機干不了太高端的活計,但作為巡邏飛機還是湊合的,尤其是可以為艦隊提供前期導彈預警。
此前空戰剩余的艦載機在距離艦隊一百公里之外,便打掉了超過兩百枚來襲的反艦導彈。
等于只有一半左右的反艦導彈可以突破空中防空網,奔襲最終的目標。
而在距離艦隊大約二三十公里的位置,又遭到了「增程海麻雀」中程防空導彈的攔截。
漏網之魚則被各種近防炮收拾得七七八八,真正打到戰艦身上的反艦導彈還不到二十枚。
這主要得益于黃廷在接到遠程預警之后,迅速變換隊形。
下令將可以高速移動的導彈艇和護衛艦挪到了導彈來襲的一側,確保可以增大艦隊單向的防空能力。
奧斯曼海軍的導彈艇也裝備了一到兩門近防炮,幾十艘加起來就是近百門之多。
而且導彈艇可以高速填補艦隊的防空缺口,這便是黃廷讓奧斯曼海軍攜帶導彈艇的原因所在。
這種平時看起來不怎樣的小玩意,只要使用得當,在關鍵時刻便可以為己方艦隊立下奇功。
對于這次來襲導彈所造成的損失,黃廷是完全可以承受的。
無非是減員了一艘兩棲攻擊艦、兩艘驅逐艦、四艘護衛艦、兩艘登陸艦而已。
凡是遭到重創,短時間內卻還不會沉沒的戰艦,都可以退出戰斗序列,去后方搭救落水官兵。
其余艦艇繼續南下,最終目標是絕對不能改變的。
黃廷已經從某尊師那里獲悉了禮包刷新的情況,也就是說,在八月一日零點之前。
師仁應該不會獲得新的戰艦,除非大衛派艦隊助戰,或者師仁獲得了其他人的禮包。
但這種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了,因為紅海現在已經被揭暄的主力艦隊給控制住了。
別說是大衛派戰艦來增援,就算是以色列的漁船,都別想輕易駛離海岸線。
現在是戰時狀態,但凡事先未經通報,企圖靠近聯軍的船只,都會被直接擊沉!
就算挨打了也是白挨打,如若是誤傷,想獲得賠償也是戰后的事情。
誰敢不服,大可以過來試試,揭暄的主力艦隊正在紅海里憋得無比難受呢……
而從埃及南部開來的奧斯曼帝國的一個軍與大明東非的一個軍,已經從埃及瀕臨紅海西北部的城市古爾代蓋登陸了。
距離開羅不到四百公里,而且獲得了當地居珉的熱烈歡迎
,大家都認為奧斯曼軍隊才是王師,完全不接受倭軍這個侵略者。
由于本土——安納托利亞的戰事,奧斯曼帝國部署在北非與東非的作戰部隊并不多,偌大的埃及也就部署了三個旅以及一些邊防營。
埃及是指尼羅河第六瀑布下游,也就是以北的地區,將后世的半個蘇丹都囊括進去了。
而第六瀑布上游,也就是以南地區,全部都是蘇丹陛下直屬地,也就是私人領地。
這跟明帝國的澳州與北美是異曲同工之妙,其實就是易卜拉辛照抄朱慈烺的作業。
包括后世的半個蘇丹、南蘇丹、厄立特里亞、埃塞俄比亞、索馬里、吉布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