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美利堅,收購一家上市公司是很麻煩的,手續繁雜、流程漫長,往往需要大半年時間甚至更久。 但米高梅有其特殊性,它是上市公司沒錯,不過92%的股份都集中在克爾科里恩手中,真正在市場上流通的股份只有8%而已。 而這8%的股份中,米高梅的高管中層又占了5%,比如夏利庫珀就持有1%的股份,其實真正在散戶手中的只有3%。 而恰好又經歷了《風語者》的慘敗,市場上那些散戶的3%已經被拋售干凈,全部被老爸第一時間默默吃下,所以理論來說,夏利庫珀現在能算米高梅的第二大股東。 至于米高梅其余中高層手中的股票,夏利庫珀肯定是買不過來的,他和那群人有矛盾,不過他不行,克爾科里恩卻可以。 所以接下來很短的時間內,克爾科里恩就將股份增持到了96%,兩人實際控股已經達到了100%。 然后就是退市,這才是聚攏股權的真正目的,讓米高梅退市實現私有化。 最后直接賣給庫珀父子,這樣可以省掉大量收購時間,最快能在一個月內解決戰斗。 上市公司雖然可以募集資金用來發展,但那是相對于一般的公司,對于有先知先覺優勢的埃里克而言完全不需要,上市只會拖累他。 而且米高梅現在這么慘,已經非常不被市場看好,就算上市也融資不到幾個錢,還會平添麻煩,實在沒必要。 至于政府部門那邊,就更不是問題了,財可通神,流程出乎意料的順利! 隨著20億美元陸陸續續到賬,米高梅要被收購的消息也在市場上流傳出來。 此時的公司內部,依舊因為《風語者》的票房失利而愁云慘淡,驀然聽到這個消息,一些中高層開始著手調查收購人情報,基層倒是沒有任何反應。 愛誰誰,反正和他們關系不大,不管誰接手,照樣得用他們,敢解雇就鬧,工會可不是吃干飯的。 而比幾個高層更加關注的其實是索尼和華納。 他們兩家早就想入主米高梅,也和克爾科里恩私下談過很多次,不過結果不盡如人意。 原因也很簡單,錢沒給夠! 索尼和華納只愿意出4—5億美元,用以換取米高梅的部分股份,從而得到米高梅的經營權。 這兩大公司相信憑借自己的實力,足夠讓米高梅起死回生,然后慢慢稀釋掉克爾科里恩的股權,從而以相對較小的代價吃掉米高梅,只是時間會拖的比較長而已。 不過克爾科里恩根本不吃這一套,他只要現金,足量的現金,說其他的都是扯淡。 索尼和華納說的那些ip呀、工作室呀、導演呀、特效呀之類的計劃,克爾科里恩完全不感興趣。 不以給現金為途徑的收購,在這個賭場大亨看來都是耍流氓,都是白嫖。 所以當索尼和華納打聽到收購金額高達28億美元,還是現金后,也就熄滅了中途插一腳的心思。 28億美元,就算是兩家平攤,每家也要出14億美元,更何況它們也不可能平攤。 最主要的是現金,你固定資產再多、ip再大也沒用,那不是現金。 沒人搗亂,退市僅用一個月就完成,之后的收購程序也進行的很順利,而好萊塢各大公司甚至是華爾街的一些勢力都將目光投向了庫珀家。 沒人認為他們能突然搞到28億美元,在市場看來,兩父子應該充當了某個金主爸爸的白手套。 但不管如何,埃里克突然之間就成為了好萊塢炙手可熱的香餑餑,而夏利庫珀的地位則更上一層樓。 以前他只是米高梅的ceo,克爾科里恩手下無足輕重的打工仔。 現在他還是米高梅的ceo,但身份卻轉變為了手握億萬財富的電影巨頭老板。 ......................... 時間來到八月中旬,在忙忙碌碌了一個半月,又送出去800多萬美金打通關系之后,這場收購終于塵埃落定,速度堪稱奇跡。 在夏利庫珀看來,實在沒必要如此匆忙,那可是八百萬美元,足夠拍一部b級片了。 但埃里克還是堅持要快,因為《紅龍》和《理發店》的后期制作已經完成,再過不久就要上映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