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告別了周曹二人,陳淮生便懷著復雜的情緒直奔老家而去。 固鎮位于蓼縣最西北邊,而元寶寨、羅漢堡、蜂桶嶺、黑木崖則像四個手指一樣伸出去,而手掌心就是固鎮驛。 元寶寨相當于是小拇指,伸到最下端,而它的上方就相當于是無名指所在的蜂桶嶺,再往上就相當于中指的黑木崖,食指則是羅漢堡。 陳淮生沒在固鎮驛駐留,雖然這里看起來還算熱鬧,比起竹溝關人不知多了哪里去了,甚至還有一個小坊市。 憑借著健步符的威力,陳淮生終于在申正時分趕到了家門口。 元寶寨其實不能只叫做一個村莊,而應該算是一個村寨聚落。 它所處的位置就像一個元寶,得名元寶塬。 四周高,往里走是一圈凹地,然后正中間是一處略高的平地,這也是塬之得來。 尤其是南北兩面最高,北面喚作摩天坪,南邊叫做遮云嶺。 而酉河的一條支流被喚作長溪的溪流就從西面一處缺口流進來,沿著凹地包圍著塬繞行,再從東南角缺口處流出。 相較于南北高聳的山嶺遮斷,東西兩面就要低矮許多,只是一些逶迤的山包,而且其中亦有不少凹陷處,也就成為了進入元寶塬的交通要道。 陳淮生沒有走長溪流出的溪谷邊,而是走更靠北的小道,這里是從東面過來進入元寶塬的主要通道。 一座以前從未見過的木質哨塔聳立在路口,讓陳淮生驚訝之余也感覺到了情況的不對。 并不是所有元寶寨的人都住在元寶塬,實際上三千多人只有兩千多人住在元寶塬,而還有一千多人分別住在東南面出了元寶塬缺口外沿著長溪兩邊谷地和摩天坪上。 摩天坪雖高,但山頂上卻是一處平地,方圓大概有上千畝。 這里靈氣十足,有近百畝被開墾出來種植嘉禾與玉麥,其余種植俗人所用粟麥,住著近百戶,五六百人。 哨塔上的哨探也看到了獨自一人健步如飛而來的陳淮生。 “來的人站住!” 陳淮生止步,抬頭望去,一時間也沒認出是誰。 元寶寨接近四千人,分成五個大姓,還有十來個小姓。 五大姓所占戶數就有四百余戶接近三千人,分別是陳、尹、鄭、宋、鄒。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