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5月4日,凌晨,1點49分。 江北區,永安洞。 這里是首爾的老城區,趕上了80年代飛速發展的黃金時代,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一個個商場人流不斷。在跨入新世紀后,首爾發展的方向偏向西南的江南區和瑞草區,老城不再有資本進入,漸漸地被時代所拋棄。 老樓林立、道路狹窄,間或有一片片80年代還沒有拆遷的老房子,低矮的平房、臟黑的墻壁,透露著一股到幾乎刺鼻而來的老舊味道。 這就是永安洞,對光鮮亮麗的首爾來說是傷疤,但對很多社會的底層人來說,這里就是唯一的居所。 流浪漢、外地務工人、混混...甚至是罪犯。 因此,永安洞的治安絕不好,經常發生盜竊、斗毆等案件,屬于首爾警廳長期關注的老大難區域。 上屆政府曾想對此一拆了之,但聞著味的老首爾人一夜之間全部跑回永安洞,說這地兒可是我老宅,那片兒是我們祖上三代的舊屋,您要是想拆遷吶,1000萬1平,這可是友情價吶! 于是不了了之。 “原來你小時候就住在永安洞啊。” 功勛卓著的面包車上,坐在副駕駛的李允在笑著對楊東萬說道。 楊東萬已經開著車在永安洞逛了兩圈了,眼前的老街舊景,讓他記憶中的童年慢慢鮮活起來。 所以,難得的,他饒有興致跟大嫂說起了關于永安洞的情況。 “嗯,住到七歲,后來跟著我媽搬走了,一直就沒再回來。”楊東萬打量著四周的一切,“沒想到,還是和以前一樣,沒什么變化。” “老地方都這樣。”李允在也有所感嘆。 她和楊東萬的情況差不多,小時候住在盧原區,住到十歲左右,父母因禍雙亡,她便一直在街頭流浪到現在。 又繞著永安洞逛了一圈,李允在覺得差不多了:“去329號吧,這個時間段,路上已經看不到人了。” “好的。” 面包車沿著狹窄的街道,慢悠悠開到329號門口,沒有停留。按照李允在的指示,楊東萬把車停靠在了往前100米左右的路邊道上。 “做好偽裝,以防萬一。”李允在從萬能小背包里掏出棒球帽、墨鏡,遞給了楊東萬。 楊東萬接過,看著戴上墨鏡、英姿颯爽又清純妖冶的李允在,猛然問了一句:“允在怒那,有沒有人說過你戴著墨鏡,很像全智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