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那您覺得他們有可能成為第一個讓可控核聚變,達到商業化程度的國家嗎?如果我們要在這個路線上追趕的話,有可能趕得上他們嗎?” 康馳聽后忍不住問了句“你是新聞系的學生?” 女孩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難怪了, 這問題一聽就很有炒作的噱頭, 而問出這種問題,基本上算是新聞記者的職業本能了…… “很抱歉,我不是預言家。”康馳用不帶任何情緒的語氣說道,“科研本身也帶有點運氣成分,所以這個問題我也不能給出準確的答復。” “其實不管是什么樣的方案,在設計之初的時候,大家可能都覺得是完美的,但只有通過真正的實驗之后,才能得到最終的答案,而通常來說,實驗都是充滿意外和挑戰的。” “磁化靶聚變也是一樣的,它是最近幾年才興起的聚變裝置,我認為它仍有許多理論和工程技術問題需要解決。” “目前通用聚變公司的二代機還在建造中,如果他們進展足夠順利,真的按照計劃在走的話,今年年底就能實現超過1億的聚變點火,明年達到科學能量的盈虧平衡,也就是1的q值。” “而他們的最終目標,是每次壓縮等離子體耗費14兆的能量,并產生704兆焦的能量輸出,也就是59的q值。” “如果他們真的成功了,那確實夠勉強達到初步商用化的標準……只能說祝他們好運吧。” 接下來康馳又回答了幾個學生的提問,這堂公開課終于緩緩的落下了帷幕。 視頻結束后,鐘維堅依然呆呆地握著手機, 他沉思了足足好幾分鐘后,才深深地嘆了口氣道“磁化靶聚變的工程難度,絕對不是1+1這么簡單,不過……” “這似乎才符合康院士一直以來創造的工程奇跡……” 程濤愣了愣后,才試探性地問道“這么說你也認同他的觀點了?” “這有什么關系嗎?”鐘維堅把手機還給程濤后,直接站起身,“現在他才是華國的可控核聚變總工程師,他說的話比我們任何人都有份量,你以為這堂公開課是給學生上的嗎?” “難道不是嗎?” “那你就太小看他了,他這明顯是借著這個機會,給我們提前打個招呼,同時也是說給領導聽的。” 鐘維堅說完,直接轉身進了房間,然后很快就拎著一個行李箱走了出來。 “你這是要去哪?” “東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