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立即嘗試集中注意力,回憶起了剛剛解析得到的量子通訊芯片結構設計圖。 于是自我加工了? 康馳下意識的看圈周圍, 看著一堆設備零件中,突然有個神似張晴的女人,康馳嚇得連忙取下了頭盔。 康馳立即把它戴在了頭上。 只不過,她應該沒這么有料啊…… 這神奇的一幕,讓康馳的注意力也不禁變得渙散起來,于是旁邊又出現了一個繪圖機的模型,接著是量子捕捉器、迅龍無人戰機,甚至出現了一個個略顯模糊的人物…… 難道他潛意識,嫌棄她沒料, 短短十多秒,整個界面中出現的元素就越來越多。 【腦神經信號對頻中……】 咳咳,剛剛那個,絕對是意外。 康馳連忙搖了搖頭,收起了腦海中的發散思維,盡量集中注意力,調整好狀態后,重新戴上了頭盔。 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后,康馳很快就掌握了這臺大腦意識聯想提取器的使用方法。 只要大腦不要太放飛自我,稍微集中點注意力,它整體還是非常好用的。 尤其是當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候,它的效率簡直快到飛起,感覺就像神靈在創世一般,法隨意動。 并且在發現問題或者遺漏的地方時候,這個設備的內置系統,還會非常智能地通過標注,提醒(詢問)康馳。 隨著康馳回憶的細節越來越多,眼前的這顆量子通訊球,也變得逐漸變得越來越完整。 僅僅只用了半個小時,他就完成了這份有著足足36億個量子容器,結構復雜程度遠超普通芯片的量子通訊球設計。 效率之高,讓康馳都快驚掉了下巴。 尼瑪, 早應該想到把這玩意升級的。 只能說,習慣真可怕! 其實這臺大腦意識聯想提取器的主要技術,應該是一種神經元的信號采集及處理的技術。 這其實就是可以用于虛擬現實的神經接入技術,只不過是應用的領域不一樣而已。 關于神經信號的采集,其實早在80年代,就已經出現了可以采集腦電圖的eeg傳感器。 經過了近半個世紀的發展,這項技術如今的發展已經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