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康馳這番話有點半真半假的話,頓時就把在場的飛行員都給鎮住了。 其實也不能說假,只是稍微‘危言聳聽’了點。 比如什么敵人躺在模擬艙,像打游戲砍np那樣把他們擊落…… 這完全是嚇他們的。 目前估計也就只有他才敢把無人機的定位,放得這么高這么重,甚至可以說是拉著國家,來賭一個未來的重大戰略方向。 別人就算想這么搞,也還沒點亮前置科技樹, 這個科技樹樹可以是量子通訊,也可以是強人工智能,分別代表的,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發展方向。 如果這兩個沒點亮一個,強行大力發展無人化裝備就是自尋死路。 至于被淘汰…… 其實也基本不可能。 戰斗機的飛行員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可以是個個都是國寶。 光是選胚子,就得百萬里才能挑出一個,然后還得花費大量的財力物力來培養。 比如一個殲-20飛行員,光是培養出來,就要耗費一千萬。 根據統計數據,培訓一名殲-10戰斗機飛行員需要花費大約400萬,而要培養一名能夠駕駛轟-6戰略轟炸機的飛行員,則是600萬。 至于像殲20這種更先進的戰斗機飛行員,光是培訓成本就超千萬。 畢竟實飛一小時的成本,就是25萬。 不是大國,還真玩不起。 但即便華國一直都在大力培養戰斗機的飛行員,目前具有戰斗素養,能發揮出戰機正常性能的也只有15萬名。 而國的這個數據,是8萬。 雙方的差距還是挺懸殊的。 但如果不是飛機的性能和數量差距過于懸殊,在搶奪制空權的過程中,拼的其實不是造飛機的速度和潛力。 而是飛行員的儲備數量。 不列顛空戰和太平洋戰爭,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小本子在戰爭前中期,就把有經驗的飛行員給消耗得差不多了,后期搞自殺式攻擊的,基本都是沒啥經驗的新兵蛋子。 再到后來,連能開動飛機的新兵蛋子都沒了,只能眼巴巴得看著老的轟炸機大搖大擺地飛到上空,扔下原子彈后打出gg。 雖然康馳大力發展的無人化戰爭,確實能極大地解決飛行員的選拔和儲備問題,但也不可能立馬就讓現在的戰機和飛行員直接吃灰了。 畢竟都是價值不菲的戰機,現在只是自己裝備要更新了,又不是敵人更新了裝備,讓它們沒有任何用武之地了。 再怎么著,應該也還能撐幾年才會被真正淘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