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不過通過潘院士那邊的資料,康馳已經掌握了基本的光鑷技術,感覺完全可以在造出量子芯片并且升級后,再來解析里面的技術。 因此康馳只對最重要的離子阱技術進行了解析。 精通點-15, 精通點-15…… 在30精通點的投入下,大量的知識開始涌入康馳的大腦,又經過了十多分鐘的消化后,康馳很快就掌握了這種更高級的量子容器技術。 完成解析之后,康馳便開始利用繪圖機,開始進行量子芯片的設計。 量子通訊芯片的設計,其實和倒是有點像,上面搭建一層密密麻麻的量子容器,下面搭建一層數據分析單元。 如果把量子容器比作一間間監獄,那光鑷探針就是負責審訊的警察,肯定沒必要每個容器都標配一個光鑷。 因此康馳直接借鑒機械硬盤的原理,只使用一個或多個探針,來完成上億個量子容器的讀取。 在搭建好單個量子容器后,剩下的無非就是大量復制了,雖然康馳已經根據材料的性能,把單個量子容器的體積縮到最小了,但最終在10x10的尺寸下,也只塞下了一千萬個量子容器。 主要是考慮到光鑷的讀取,又不能對量子容器進行堆疊,只能一層平鋪,大大限制了量子容器的數量鋪排。 這個結果讓康馳其實挺擔心的, 萬一這塊量子芯片造出來后,還是受限于那個神秘的‘376號金屬元素’無法進一步升級,那這種通訊芯片的使用成本將巨高無比, 而且無人設備也要搭載多塊通訊芯片,或者進一步增大芯片體積,才能滿足實際使用需求。 不過都到這一步了,肯定不可能因為這點擔心就放棄了,說不定系統給出了其它的解決路線呢? 在完成了量子通訊芯片的設計后,康馳直接把資料拷貝到了一個硬盤里,讓人當面轉交給王浩文。 雖然沒有相關的材料,暫時還造不出來,但可以先進行掩膜板的制作, 而在制造掩膜板的過程中,康馳又聯系中微,訂購了幾套氣相沉積、蝕刻等設備,并提出了具體改進要求。 因為難度不是特別大,因此康馳直接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 (本章完) inf。inf dengbi.net dmxsw.com qqxsw.com yifan.net shuyue.net epzw.net qqwxw.com xsguan.com xs007.com zhuike.net readw.com 23zw.cc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