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量子糾纏的觀測實驗,在經過科學家們的不斷改良創新后,其實已經變得非常容易實現。 首先需要的,就是一個能夠發射出單個光子的裝置。 自然界的可見光,都是連續性的無數個光子組成的,那要怎么得到其中一個單獨的光子? 這個問題看似很難,但實際上非常簡單, 這個原理和核反應一樣,只需要利用帶電的π介子在衰變過程中,朝外釋放的能量,就能得到單個的光子。 其實這就像是一個在進行核反應的燈,只不過它每次反應只衰變一個元素粒子,發出一個光子,因此功率非常低。 有了光子后,只需要在光子通過的路徑上,設置一個電子雙縫干涉器,通過這個干涉器后,光子就被撕裂成了兩個處于糾纏關系的量子。 接下來,就在量子通過的路徑上,提前布置好陷阱,把它給囚禁起來了。 康馳首先要進行的嘗試,就是強化這個陷阱。 如果強化陷阱不行,就繼續強化雙縫干涉器,或者整套實驗裝置,如果還是不行,那就說明他的猜想大概率是錯的。 【物品糾纏量子捕捉器】 【制造者康馳】 【物品等級1】 【經驗0/50000】 【物品狀態完好】 【解析項目無解析項】 【通用經驗13493464】 【精通點85(+25)】 在白妞的協助下,康馳也用了五天時間,終于造出了一個潘寧阱裝置。 這個裝置的體積雖然很小,只有手臂粗,但里面的構造精度要求非常高,甚至每一種材料都需要特別制造研制,比如干涉器里面的雙縫門材料,是通過在鉆石里加入氮原子合成出來的。 糾纏量子捕捉器如果對應傳統芯片,其實只是其中的一個晶體管,因此目前的量子計算機,和電腦剛問世的時候一樣,體積非常龐大。 而且因為目前大部分量子計算機,走的都是低溫超導路線,因此還得用專門的設備進行保溫,距離實際應用,還有相當長的距離。 超導路線雖然相對成熟,但它是通過不停地制造糾纏量子來進行計算,而康馳的路線,是固定住一對量子來重復運行,因此超導路線顯然不合適。 而潘寧阱,走的其實是磁場約束的路線,它對環境倒是沒有什么要求,只不過體積比超導路線大得多,用來造量子芯片肯定是不合適的,只適合用來進行實驗。 當然,現在不合適,不代表技術升級以后也不行。 升級! 通用經驗-50000, - 150000, - 450000,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