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孫堅還不知道的是,曹操不僅沒背棄盟約,還以為他背棄了盟約,雙方自此便有了隔閡,以后恐怕再難聯手。 所以諸葛亮最完美的一招就是派趙云和太史慈,帶領著所有的斥候,在曹操和孫堅中間,攔殺了所有傳遞信息的傳信兵,不然兩人若是信息互通,恐怕早就會對顧如秉發起了總攻。 時至今日,諸葛亮給出的謀略,此刻還在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而他在開戰之前就準備的錦囊妙計,更是讓張飛北上,擺脫敵方孫策率領大軍的追捕,同時又讓張頜在救下張遼之后,前往九江郡和張飛會師。 與此同時,趙云在三天沒有攔截到雙方任何一個傳信兵之后,當即撥轉馬頭,朝著荊州出發,前往荊州借攻城器械,這才有了現在運到成德軍鎮來的五輛投石車和二十把巨弩。 不僅如此,諸葛亮還把孫堅一定會大舉進攻的消息告知了眾人,讓眾人得以提前防備,當真是算無遺策。 另一邊,青州,顧如秉此刻已經回到了大營中,這里如今只剩下了幾十萬的黃巾預備役,這些黃巾預備役與軍隊不同,享受到的來自軍師,武將等加成會減少百分之五十,這也就導致了他們的戰力要比顧如秉的軍隊弱上很多,不過好在數量可以稍微彌補一下質量,綜合下來,這幾十萬黃巾預備役,大概相當于十五萬顧如秉手下的正規軍。 說是黃巾預備役,但是卻享受不到黃巾軍的特性加成,因為張角已死,黃巾也就覆滅了,來自于黃巾軍的特性加成自然也就消失了。 不光顧如秉回到了荊州,太史慈也帶領另外五百斥候回到了青州,如今孫堅和曹操兩人目前自己心生嫌隙,就算聯系上之后,雙方也不會再相信對方,更不會再締結盟約,離間計的效果已然達成。 大營之中,顧如秉和諸葛亮兩人對坐下棋,太史慈坐在一旁靜候兩人,圍棋,顧如秉還是懂一些的,在前世和前前世都是當做一個興趣來培養的,技術不能說不好,只不過和諸葛亮比起來,那實在是大巫見小巫了,沒幾步下來,顧如秉就被諸葛亮逼到了死路,無奈,顧如秉只好在棋盤上投子認輸。 “先生的棋力一如先生智謀,高深莫測?!? “主公,謬贊了?!? 諸葛亮依舊是仙人飄飄,猶如仙人臨塵。 “主公,昨日我去工匠鋪子看了一眼,諸葛連弩已經制作了一千余把,主公準備把這些弓弩配備給哪些軍隊?” “這種連發型弓弩,對于戰斗力的提升來說是巨大的,但是如果是雙方大軍對拼,這種弓弩起到的作用,便不如單兵作戰使用,所以我的想法是,先把這一千把弓弩配備給子義和子龍帶領的一千斥候身上,先生和子義你們意下如何?!? 顧如秉將自己心中的打算說了出來,斥候的作用,更多的是偵查和刺探,但是現在情況有所改變了,現在的斥候,在各種特性的加成之下,單兵作戰能力極強,如果能夠再配備上諸葛連弩,那么在小范圍的遭遇戰和廝殺戰中,顧如秉手下的斥候將會占據絕對的強勢。 這就是顧如秉計劃的第一步,將斥候單兵作戰的能力強化到極致,顧如秉的第二步,就是把這些斥候打造成一支又一支的特種小隊,散布出去,幾人一組,在完成刺探情報等任務的同時,也能進行斬首行動。 這才是顧如秉的最終目的,打造一支上千人的軍隊,軍隊每個人都有著三流武將之上的實力,在各種兵器加成之下,能夠達到二流武將的程度! 到時候,一支一千人的二流武將,如臂指使,指哪打哪,這樣的一支隊伍,要比一支上萬人的軍隊更加強大,更具有威懾力。 “主公想法與臣不謀而合?!? 諸葛亮微微點頭,諸葛連弩設計之初的本意,就是強化單兵作戰能力的,如果不配備給斥候,那最好的選擇就是張飛的燕云十八騎,但是張飛燕云十八騎更注重速度,強在突襲,有了諸葛連弩的提升反倒是沒有那么大,所以給斥候,是最好的選擇,沒有之一。 太史慈在一旁聽著,有些疑惑的看著二人,怎么主公和軍師說的話,里面每個字自己都認識,怎么串聯到一起自己就不認識了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