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使君之恩,邕真不知道何以為報!” 聽到顧如秉的話,蔡邕心中更為感激了一分,又對顧如秉一拱手,然后又轉頭對身后的家眷說道:“還不謝過劉使君?” 聞言,蔡邕的一眾家眷,也是紛紛上前,對顧如秉施禮道:“謝使君,救命之恩,永世不忘。” “不用多禮。” 顧如秉立刻搖了搖頭,開口說道。 就在這時,蔡邕的家眷之中,一個一頭黑發,紅唇齒白,雖然衣著樸素,但氣質清雅絕俗的年輕少女又上前一步,聲音輕柔道:“愿為使君彈曲一首,表以感謝。” 看到少女的容貌,顧如秉不由微微一怔,幾乎是瞬間,腦海之中便浮現出了一個名字。 蔡文姬! 在歷史之中,蔡文姬才貌雙絕,后來匈奴亂長安之時,蔡文姬更是被匈奴左賢王擄去,最后還是曹操用金壁給贖回來的。 而這時,蔡邕也是立刻介紹道:“此乃小女蔡琰,字昭姬,略懂音律,給使君獻丑了。” “這……” 顧如秉皺了皺眉,剛想開口拒絕,蔡琰便開口說道:“使君大恩,實在無以為報,小女子雖不甚通音律,但還望使君切莫嫌棄。” 蔡琰這么說,顧如秉就有點不太好拒絕了,只能點了點頭,開口說道:“我已略設薄宴,為蔡中郎接風洗塵,既然如此,待會兒便勞煩蔡姑娘了。” “多謝使君不棄。” 聞言,蔡琰又對顧如秉施了一禮,然后才退了回去。 “蔡中郎,請。” 顧如秉立刻給蔡邕讓開了一條道路,開口說道, 看到這一幕,蔡邕心中無比動容,立刻拱手道:“多謝使君。” ………… 此時州牧府上,已經擺好了宴席,一眾文臣武將都已經到場。 看到蔡邕,華歆率先站了起來,舉起酒杯,笑著說道:“蔡中郎,好久不見。” 聞言,顧如秉有些驚訝,開口問道:“子魚曾見過蔡中郎?” 華歆點了點頭,笑道:“曾經在洛陽為官時,和蔡中郎見過不少次。” “原來是華尚書。” 看到華歆,蔡邕也是立刻舉起酒杯,說道:“真是好久不見,未曾想會在青州相會。” 說完,蔡邕和華歆便是遙遙碰杯,然后掩袖飲盡。 “我也久聞蔡中郎大名。” 坐在顧如秉身側的戲志才,也是面帶笑意,說道:“世人皆言蔡中郎乃當今書法大家,自創的‘飛白’書體,更是其勢如飛,妙有絕倫!日后可否瞻仰一二?” “戲從事說笑了,都是些虛名罷了。” 蔡邕笑著搖了搖頭,說道:“戲從事若真想看,老夫寫一副字贈予戲從事便是。” “那真是不甚榮幸,蔡中郎的字,可謂千金難換!” 戲志才臉帶笑意,舉起酒杯,說道:“來,飲滿此杯!” 很快,整個席上便是一陣觥籌交錯,眾人相談甚歡,熱鬧無比。 宴席到一半時,換了一身素雅至極的白色襦裙的蔡琰,懷抱一把梧桐制成的七弦琴,款款來到了宴廳中央。 看到蔡琰之后,整個席間頓時都靜了下來。 哪怕是早就見過的蔡琰的顧如秉,也是不禁一怔。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