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大耳賊誤我大事,我與其勢不兩立!” 就在這時,袁紹終于滿臉不甘的咬牙開口,說道:“傳我令,即刻撤兵,死守盧奴!” “是!” 聽到袁紹開口了,帳內諸將也終于沒有了異議,立刻拱手領命。 ………… 很快,袁紹撤兵的消息立刻傳開,而得知了袁紹退守盧奴的事情后,顧如秉便立刻停止了繼續朝中山進軍。 他此行只為解幽州之圍,可沒有和公孫瓚一起死磕袁紹的想法,最好就是公孫瓚和袁紹一直僵持,自己在青州,坐看兩虎相爭。 顧如秉沉吟片刻,開口道:“來人!” “在!” 親衛立刻上前,拱手說道。 “現在袁紹和曹操已經全部退兵,河間已經無險可守,你速去涿郡跟公孫太守說,讓公孫太守和我一起,反推回河間!”顧如秉開口說道。 “是!” 親衛拱手領命,匆匆離開。 顧如秉率兵停了兩天之后,便得知了公孫瓚興兵,開始向河間反推的消息。 而顧如秉也是立刻率兵,配合公孫瓚,開始攻打河間。 終于。 在顧如秉和公孫瓚聯手夾擊之下,留守力量本就不多的河間郡,可以說是一路平推,僅僅五天,顧如秉就已經將武恒一帶全部攻克,在任丘城停了下來。 而公孫瓚也將易縣一帶全部打下,開始向率兵向任丘趕去,前來和顧如秉匯合。 兩天后。 顧如秉在任丘城的城墻之上,沒等多久,就看到一批浩浩蕩蕩的兵馬,正向任丘城壓境而來,寫有“公孫”的戰旗迎風飄揚。 這批兵馬騎兵極多,人人身穿絨甲,特別是為首有三千全員騎白馬,手持長槊,背負大弓的鐵騎,看起來英姿颯爽,神勇無匹。 而在三千白馬義從的最前方的,是相貌俊武不凡,身披銀甲的公孫瓚。 “開城門!” 看到公孫瓚后,顧如秉立刻下令,同時自己和一眾親衛,離開城墻,開到城門口迎接。 很快,看到出現在城門口的顧如秉后,公孫瓚眼睛一亮,立刻加快了馬匹速度,很快就和數個親衛,率先抵達了城下,在顧如秉身前停下。 “賢弟!” 公孫瓚翻身下馬,無比誠懇的對顧如秉拱手說道:“多謝賢弟率兵來救,如此大恩,我沒齒難忘!若不是賢弟,恐怕我已經是城破人亡!” 公孫瓚這一番話,可以說是真心實意,絕無半分客套! 當時袁紹和曹操聯手攻來,幽州危在旦夕,公孫瓚幾乎都快絕望了! 結果得知顧如秉擊潰了青州黃巾,前來幽州支援,最終擊潰曹操,逼的袁紹不得不退兵,接了幽州之圍。 對于公孫瓚而言,顧如秉無異于是救命恩人! “伯圭兄何須多禮。” 看到公孫瓚后,顧如秉目光閃動,立刻拱手道:“之前青州有難,我向伯圭兄借兵,伯圭兄不也二話不說,直接就借了三千鐵騎給愚弟了嗎?” 聽到這話,公孫瓚心中有些尷尬。 畢竟他本來是不想借的,當時純粹打袁紹優勢太大,又不想徒增事端,和劉備翻臉,正好常山郡剛降了一批騎兵,借出去對自己沒有什么損失,這才順水推舟借了出去。 但是公孫瓚萬萬沒想到,自己無意中的一個善舉,居然救了自己一命。 但是經過這一件事情,公孫瓚也覺得自己已經完全認識到了劉備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這劉備能處,有事他是真上! 現在公孫瓚已經真正將劉備當成了自己人,確定了結盟之心! “賢弟此言差矣,賢弟與我乃是同窗,相交莫逆,賢弟有難,我又怎能坐視不理?” 公孫瓚自然不可能說自己之前壓根沒打算借兵,搖了搖頭,開口說道。 “正是此理,伯圭兄見愚弟有難,借兵相助。” 顧如秉笑道:“如今幽州有難,備又怎能視而不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