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才剛開始,就多了二百多人,都是鞋服廠的子弟。生產能力跟不上了。”王言解釋道,“我已經讓人去買機器了,自己能造的,我們也在加班加點的干。 等到牛仔褲這一波過去以后,我們還會上新的牛仔服,也會做新的運動鞋。目前來看,未來半年,鞋服廠就是再來兩千人都不夠,用人很大。” 徐縣長腦子里過了一下縣里的情況,笑道:“那咱們縣城的年輕人怕是不夠用了。” “提前退休給孩子讓位的那些職工,還干的動的全都過來,關系還在他們原本的廠里,我們按照紡織廠職工的標準給發工資。要是還不夠,那就讓周邊的公社,把年輕人都送來。目前政策不明,先保留他們的農村戶口,其他一切按職工標準來。” 沉默了一會兒,徐縣長說:“我的意思是,提前退休的就不管了。他們家里孩子總能照顧到,先把農村的孩子招過來,也讓農民們都看到希望嘛。” “領導說怎么干,那就怎么干。咱們發展起來,以后工作機會很多,提前下崗的老職工,讓他們去掃大街也行,咱們縣的衛生情況也該加強了。” “說到這些,咱們是不是該談談錢了?嗯?王廠長?” “領導罵人真臟。”王言好笑的搖頭,“這不是早就商量好的事兒?你先說工程,能干的,咱們直接從下邊的公社抽人,不影響種地的情況下,直接開工,大家都得實惠。花的太多,不能干的,我肯定不答應。” “我這幾天想了一下,三大塊。” 徐縣長豎起了三根手指,說道,“第一,縣里的工資。” “這個之前說好了,數目不大,一筆結清。數目要是大了,那就先給一部分,剩下的等紡織廠發展發展再說。” “不多,五十萬就夠。”眼看王言狐疑的眼神,徐縣長瞪眼了,“要不我讓財政過來,跟您王廠長匯報一下工作?” “領導,你肯定騙我了,不過是一段時間而已,又不是一直沒發。咱們縣里才多少人?哪用這么多?” “我這就給財政打電話……” “行了領導,別演了,別演了,這錢我出。先從織機的款子里劃過去,現錢結算。” 徐縣長滿意的點頭,接著豎起了兩根手指:“這第二個,就是咱們縣的醫療、教育問題,我們……” 王言打斷了徐縣長的話,說道:“醫療的問題解決不了的,人才缺的太多。一方面,咱們要投入資金大力建設,這是長久的工作,以后還要花大價錢找醫生、買設備。以后我肯定要醫院,但現在我不能要。 一旦要了,我敢肯定,沒有一家單位看病給錢,農民們過來,想給也給不足。全縣二十多萬人,紡織廠虧不起。 教育這個問題,我也在琢磨。咱們縣太缺人才了,什么專業的都缺。偌大的紡織廠,現在已經兩千多人了,真正搞研究的,就我自己一個人,其他人都是打下手的,我還得抽時間給他們上課。 這是百年大計,不能耽誤。甚至還有孩子不讓上學的,這能行嗎?目前紡織廠支撐不起全縣的教育,這一塊的投入太多了。 我提議,徹底的免除學雜費用,所有適齡的孩子,不管是男是女,必須上學,縣里要強硬推廣。 費用問題,縣里解決小學,紡織廠解決初高中,給予貧困家庭的學生補貼,學習好給予獎學金,考上大學,縣里補助,讓他們安心學習。不管能不能回來,總也是咱們晉陵縣的孩子,有條件了就要幫一幫,別誤了孩子的前途,這是改變命運的大事兒。 學習用品這一塊……領導,要不相關的造紙、制筆的小廠子,直接并到紡織廠吧。我們壓一下成本,免費給孩子們用。我再想辦法拓寬一下,讓這個學習用品也能多賺一些錢。 這樣的話,咱們縣里孩子的學習用品費用,一年有個二三十萬也就夠了,另外也能給老師加補助,按照我們紡織廠職工的待遇來,這個錢我們負擔的起。” 王言說的,給徐縣長都感動了。 他沉默了許久,拍了拍王言的肩膀:“相關的廠子給你們,但是暫時就先別免費了,條件不成熟,那就不要硬上。不能壞了紡織廠的發展。你的思想覺悟還是夠的。” “那就這么定了,回頭領導推進一下,后續咱們再研究,也建個圖書館什么的。說第三塊吧,領導。” “這第三啊,就是修路。咱們要想發展,交通是首要的。我想辦法去市里爭取一下,咱們的產值這么高,去市里的路怎么也得修好了吧?咱們縣里的路,那就是咱們的事兒了。現有的老路、破路要維護一下。 咱們縣城到鄉鎮、鄉鎮到公社、公社到各大隊,都要修路,要實現村村通。重要的,咱們修柏油路,修的寬一些,能過大車。不重要的,咱們就先修水泥路對付對付,等以后有條件了,咱們都給他換成柏油路。” 徐縣長還是很有眼光的,精準的把握到了交通與發展之間的關系。 王言含笑點頭:“領導就是有眼光。縣里出規劃,信用社給紡織廠貸款,路咱們慢慢修,錢我們慢慢還。” “你小子真雞賊啊。” “靈活一些,給自己留條后路。”王言哈哈笑,轉而說道,“我想到了一句話,領導,回頭你寫報告里,我覺得你的名字能直接進海子里去,咱們晉陵的迅猛發展,這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也能被領導們知道。” 徐縣長哭笑不得:“說來聽聽。” “要想富,先修路!” “嘶……精辟!言簡意賅,鞭辟入里!” 徐縣長咂摸一番,連連點頭,“你還真別說,這話還真可能傳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