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眾樞臣唇槍舌戰(4)-《百年爭戰》
第(1/3)頁
第二百零五章 眾樞臣唇槍舌戰(4)
七月初二,內閣大學士、少詹士寶廷奏曰:遐來事機日迫,南、北洋戰備未完,樞臣亦束手無策,雖皇太后、皇上憂勤于上,恭親王盡瘁于下,若無知兵重臣主持大計,恐未足仔肩危局。
今日之事決非現在樞臣數人所能勝任,必得如寇準、李鋼者或可挽回一二。奴才歷觀中外臣工,實罕其選。縱有才智較勝者,未經盤錯,亦未敢深信。
惟大學生左宗棠老成碩望,功業昭著,雖性情未必無偏,而才識逸出凡庸,仿之古人未知何如,而以視今之士大夫實鮮出其右者。
奴才不揣冒昧,擬乞降旨,宣召入朝,使其籌劃方略,與恭親王同心贊治,當必有以解朝廷之憂。
慈禧太后觀奏,心有戚戚焉,迅下諭旨:現今時事孔棘,俄人意在啟釁,正須老于兵事之大臣,以備朝廷顧問,左宗棠著來京陛見。一面慎舉賢員,堪以督辦關外一切事宜者,奏明請旨,俾資接替。
前因時事艱難,迭經諭令軍機大臣,隨時匡弼,力戒因循。乃近來各該大臣等,辦事遲延,實難辭咎,著交各該衙門議處。
著惇親王奕誴、醇親王奕譞,潘祖蔭、翁同龢、寶廷、文煜等咸至南書房查觀總理衙門所呈奏折,以便暢議國事。
少詹事寶廷察言觀色,復再奏請兩宮皇太后與惇親王、恭親王、醇親王集眾議統籌大局。
兩宮接寶廷奏疏,再下諭旨:此后所有奏疏,著交惇親王奕誴、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刑部尚書潘祖蔭、工部尚書翁同龢,于南書房共同閱看。俄事與球事,所有不解未定之處,惟軍機與三王兩大臣是任。
九月初一日,軍機大臣、總理衙門大臣沈桂芬奏曰:伊犁之地久懸不決,琉球之分切勿再延。微臣以為,二分琉球,愧對球人;琉球之北歸倭,之南歸我,中間幾島留予球人自治,可謂公允。
直隸總督李鴻章以琉球南島貧瘠,幾無人煙,迅速致函總理衙門:俄事之能了與否,實關全局。琉球初廢之時,中國以體統攸關,不能不亟與理論。今則俄事方殷,中國之力暫難兼顧,且倭人多所要求,允之則大受其損,拒之則多樹敵人,惟有用延宕之一法,最為相宜。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津市市|
鄄城县|
长汀县|
虞城县|
和田市|
武义县|
多伦县|
湟源县|
望奎县|
姚安县|
内丘县|
寻乌县|
泸水县|
深泽县|
莱芜市|
普宁市|
马关县|
略阳县|
德令哈市|
饶河县|
东宁县|
杨浦区|
临湘市|
东安县|
德江县|
迭部县|
囊谦县|
固始县|
庆安县|
乌鲁木齐县|
呼伦贝尔市|
正安县|
五莲县|
乌什县|
始兴县|
吉安市|
萨迦县|
儋州市|
高密市|
新安县|
沿河|